仇保興:不要用工業文明的思路指導生態文明建設
如今,建設獨立于老城的新區成了各地推進轉型升級和新型城市化的重要途徑,成片的高樓拔地而起,開發區集中進駐。可是,人氣不足成了新區的通病。在昨天(10號)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上,嘉賓給“不讓新區變空城”開了哪些藥方?經濟之聲記者昨日從貴陽發回報道。
天津濱海新區每天需要5000輛大巴車通勤,廣州南沙新區距離老城50公里以上……和老城區分離,這可能是各地新區的先天劣勢。針對新區人氣不旺的問題,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在昨天“綠色新區創新發展”論壇上說,這是因為新區缺乏好的生活要素。
仇保興:100多萬人口的新城沒有很好的服務中心,沒有很好的服務中心,特別是高端人才的引進是不可能的,新區是為了生活更美好,不是為了GDP。
不少新區也意識到了生活配套設施的重要性,幾年前,安徽合肥建設湖濱新區時,干脆把老城最好的醫院和學校搬了過去,這種簡單粗暴的造城運動,雖然快速聚集了人氣,但違背了新區探索創新發展模式的初衷。
而仇保興分析,新城難以聚集人氣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不少地方已經進入城市化中后期,如果還是攤大餅式建新區,很可能變成空城。
仇保興:城鎮化前期,你要蓋多少房子有多少人住,城鎮化中后期不注意就業崗位的創造和房地產開發的匹配,你就會造空城,結果造成巨大的浪費。
如何建立真正生態宜居的新區?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士李曉江認為,關鍵在于規劃要集中緊湊。
李曉江:我們新區建設大量采用大城市核心地區的標準,寬馬路、大廣場等等,這些實際在新區是不恰當的。因為我們遠離母城,如果我們再用分散的發展模式,那么可能一百年也形不成一個城市。
陜西西咸新區嘗試集約開發,管委會副總規劃師張琳介紹,他們的理念是結合當地特點,建設現代田園城市。
張琳:從我們所處的歷史文脈山水格局和現代規劃的幾個方面,界定城市邊界,避免攤大餅發展。將來形成的格局是舒朗的田園,緊湊的城市。
反之,仇保興說,用工業文明的思路指導生態文明建設就會產生巨大差錯。
仇保興:許多新區在建設過程中把原來的老街區破壞了,用現代化的東西覆蓋了,結果就失去了自我,不要認為大型規模就是好,不要用鳥瞰的規整的美來代替生態文明的美,這些都是工業文明的思路,這些都是錯誤的。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應重視發揮碳匯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詳細】
“生態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綠色競爭力
因為受到污染,深圳灣曾飽受市民詬病。經過下大氣力治理,如今這里碧波重現,一度消失的黑臉琵鷺也回歸棲息,這片美麗的灣區成為深受市民游客喜愛的休閑健身之地。【詳細】
植物學大會落幕 用美麗植物照亮綠色未來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廣東深圳圓滿落下帷幕。會議舉辦7天以來,無論是主旨報告、公眾報告、衛星會議等學術活動,還是公益展覽、植物藝術畫展、實地參觀考察等公眾活動,不僅令各國科學家振奮不已,而且也讓公眾一起參與其中,共同“關心植物,關心未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