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體玄,兀爾忘緣--姚仁喜的建筑禪意
7月26日,臺灣建筑大師姚仁喜先生走進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和UED大講堂,將神態迥別、各臻其極的建筑作品與其深湛的禪學思想徐徐道來;并與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周榕教授進行了超越建筑層面的對談。統治一切的不是內容,而是尋找內容的方式。大師年逾花甲卻未目眊體衰,言談謙和有致、未語先笑,偶爾的驚喜與隨喜的親切使一切顯得分外恬淡。"無著心"與"無礙慧"不僅貫穿了他幾乎所有的作品,也在講座與對談的始終汩汩流淌,如好雪片片,不落別處、灌人心田。讓人于此中得大機趣,讓人醒轉,彌覺做建筑其實不難,難的是尺寸方丈之間的風骨,是否沉穆、敦厚、妍秀、輕盈。
姚仁喜先生帶來的近年作品,皆與佛教相渉。
其一是圣嚴法師的水月道場,或稱農禪寺。圣嚴法師并非想做一個傳統宗教建筑,而是傳遞全新的禪宗精神的具有現代語言的建筑,他給出的也許是世界上最短的任務書,只有6個字:"水中月,空中花"。法師稱自己在定中(禪定時)見過這個寺廟。農禪寺的圓柱與希臘神廟互呈妙趣,異曲同工。然而,雅典衛城的帕提農神廟感覺是舉起來的,農禪寺卻是放下了。大片水域和對稱的倒影使其變得虛幻。光線穿過立面上鏤空的《心經》和《金剛經》投進室內,內柱投射的光字在夕陽快速下落時,猶如西藏的轉經筒。
其二是烏鎮劇院。出于在如此小的鎮子里蓋現代劇院可能對當地環境產生巨大破壞的擔心,姚仁喜先生提議建造一個"背對背"的劇院,這后來被賴聲川導演喻為并蒂蓮。兩個橢圓形交叉,是一個較實亮體和一個較虛亮體的結合。建筑看似簡單,如同姚仁喜先生所有其他的作品,將復雜的東西藏在了簡單的表面之中。如:由于幾何型的關系,每塊玻璃其實不是平面,而是一個扭轉面,每片玻璃分割時相差四度才能完成。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建筑設計有時候要聽聽房子自己的意見
近日,設計權力榜在北京頒獎,諸多獲獎項目中既有日本設計師改造的北京大雜院,也有中國學者策展的城市設計檔案展覽。細細了解這兩個項目不難發現,其中蘊含的設計師、策展人關于城市與設計的思考,正切合了本屆設計權力【詳細】
深圳發布建筑設計新規 釋放建筑創作空間
為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水平,推進建筑設計的標準化和規范化,1月11日,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發布了《深圳市建筑設計規則(修訂稿)》(以下簡稱《規則(修訂稿)》)。據悉,《規則(修訂稿)》放寬了對公共空間、建筑形體等的管控,以進一步提升【詳細】
全球頂尖建筑師如何為了拍照而設計
Instagram的文化正在改變世界各地的建筑景觀,各地的建筑行業會因此降低自身的品質以滿足人們對拍照效果的追求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