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體玄,兀爾忘緣--姚仁喜的建筑禪意
2014-08-06 14:38:43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 瀏覽次數:
其三是故宮南院。故宮南院基本上是三筆畫的書法,濃墨、飛白、渲染。"濃墨",是典藏與展覽的空間,因故宮不能見光;"飛白",是結構外露的透明亮體;"渲染",人們過橋,緩緩上升,穿過玻璃亮體,進入竹林,走過長廊,至玉展廳。姚仁喜先生很愛青銅,他用青銅做了數碼設計。這個幾何形式十分復雜的建筑,雖然看起來只有三筆,每一個段落卻要解決設計上所有細節。外墻是用四種尺寸的圓盤做的數碼青銅,每個盤子均有非常原始的向心圓造型。
其四是在建的五臺山禪修中心。姚仁喜先生受邀于蒙禪莊法師,他來到五臺山時,無人的山谷中杏花驟然盛放,實在是特別的緣起。無人的山谷給人一種蒼茫的感覺,姚仁喜先生認為:人在宇宙中定位,只能用幾何形,了解幾何形,征服不了自然,本應以比較謙虛的心態,可是還是利用幾何形,而不要假裝不用幾何形。他接受真實的狀態,幾乎是將一個方盤子丟在地上,讓它破碎,盡管仍知它是方的,仍知這些幾何形是"無常"所顯現出來的狀態。姚仁喜先生提及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一片中十分神秘的黑墻,它在鏡頭中出現多次,最后有一個老人快要往生時在他的床頭出現--姚仁喜先生強調這是無法抗衡、卻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姚仁喜先生利用地形將方塊套在其中,相當單純,所有禪修房面朝中庭的杏樹。
所謂得竅,仍在盡去怪詭而歸于自然。
農禪寺完工后的狀態出乎姚仁喜先生大師的預料,法鼓山的云十分漂亮、水面尤其清明、陽光特別制造出很多影子……這些都超越了一個建筑師的想象,他不斷強調這些不是自己的設計、而是自然的饋贈。《心經》投射出來的字不止是清晰,夕陽西下時由于太陽折射角度的變化,在圓柱上攢動的影子激似西藏的轉經輪,這也在姚仁喜先生的意料之外,是自然的造化。
他言及"凝心靜性"的道理,將水面喻為心境,心境平靜,對外在世界的反映則會非常清晰。而心境的干擾來自于自身的執著、教育的限制、文化的禁忌、表現的欲望……他認為,在建筑設計上,東方的傳統是做不斷的修為來凈化內心,而不是不斷創作從未有人做過的東西--那是西方的做法。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