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批發市場外遷:城市的疏解與商機
近期,北京市具有標志性的服裝批發市場——大紅門批發市場和動物園批發市場(動批)外遷河北白溝、永清或天津西青、武清的傳聞甚多,圍繞此事件的眾議也相當熱烈。批發市場外遷的原因很多,其中,有新型城鎮化的必然因素,也有城市逐利的潛意識在做功,反映在城市規劃上,就是挑戰與商機并存。
城鎮化進程使然
8月2日,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胡存智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舉辦的一個論壇上透露,國務院最近已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以及相應辦公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擔任該小組組長。今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張高麗當時也出席了座談會。此次會議明確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并將之升級為一個重大的國家發展戰略。今年3月,“京津冀一體化”戰略首次寫進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隨著城鎮化的深入和升級,首都經濟面臨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和升級的任務。北京市“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將制定、修訂行業標準和管理辦法,加強對低端業態的規范管理,加快低端業態的調整退出。
在北京這個以建設世界級城市為目標的特大城市,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目前還分布著大量體積龐大的批發市場。從二環到三環,在京城鼎鼎大名的批發市場不勝枚舉: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官園批發市場、天意小商品批發市場、六里橋綜合批發市場、木樨園窗簾批發市場、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十里河建材批發市場……
今天的北京,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涌入,隨之而來的是交通擁堵、生存空間狹小、用水緊張、空氣污染等大城市病日益嚴重。而在城市中心區的每一個批發市場周邊,這些癥狀表現得尤為突出。在北京的交通線路圖上,基本上每一個批發市場所在地都是一個常年擁堵的節點。
北京的“動批”匯集了近10個服裝批發市場,許多服裝商家和青年人都喜歡在這兒“淘貨”。這片市場形成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最早的雛形就是路邊的服裝攤位。2000年之后,北京市調整城市規劃,在這里建起了數棟商業樓宇,大量做服裝批發生意的商家開始進駐商場。與“動批”相鄰的是北京動物園公交樞紐站,每天都有10多條線路的公交車在這里換乘,交通擁擠不堪。
在另一個城市中心區的批發市場北京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這個問題更加突出。據報道,2010年10月底的一天,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所在的南中軸路雙方向曾出現一次嚴重擁堵,半個多小時內,所有的車輛都寸步難行。而造成擁堵的原因居然是冬裝換季,大量批發服裝的車輛進出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
無論是高端態度,還是北京和河北的各自追求,服裝市場遷移都有了充分的理由。
據測算,隨北京批發市場外遷的外來人口或達50萬到100萬人。
批發市場與首都的GDP
不可否認,北京的服裝等批發市場的興起、發展都順應了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需求。不過,當北京市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生活成本越來越高,這些批發市場顯然已經不能符合現代大都市建設的要求。
大概在1997年左右,北京市就提出要把蔬菜批發市場搬出三環,原因就在于這類批發市場會帶來大量的垃圾和交通擁堵問題。這是一次對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產業如何在北京定位的重新認識。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中央下決心將首鋼遷出北京。這個舉動是北京市對高污染行業的態度轉變。
最近幾年,這些壓力已經轉化成實實在在的大城市病。已經有多位專家提出,導致這些大城市病爆發的根結,就在于大城市的產業選擇出了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教授陳秀山曾表示,北京定位是發展高端產業、現代服務業。但是很多中心城區為追求GDP,包容一些低端產業發展,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在陳秀山眼中,這種為了GDP包容低端產業發展的典型就是“動批”等盤踞在城市中心的批發市場。他覺得,作為交通樞紐的西直門本來就非常擁堵,周圍再加上幾個大型服裝批發市場,加劇了擁堵程度。
劉勇說,北京城市核心區存在這么多原始狀態的批發市場,應該說已經越來越不合時宜了。北京的人口越來越多,但人群的消費能力有很大差別。對有錢人來說,這些低端的批發市場就是日常生活的障礙,而對很多低收入人群來說,這些批發市場可能就是謀生的來源和日常生活消費的主要場所。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經濟系主任林江說,不僅各種層次的人員都想到北京謀生,很多企業也都希望能在北京扎下根。一些重工業的生產企業甚至將公司總部從外地遷到北京。北京的吸附能力造成了人員、產業的集中。那些低端產業在北京能存留下來首先是有需求。但這種需求需要政府部門的規劃和管理,如果產業結構的提升沒有做到位,就會把高中低的需求攪和在一起,造成秩序上的混亂。北京現在已經是第三產業為主,但大家日常的感受是,小餐館滿地都是,那種高端的、生產性的第三產業卻不夠。
低端服務業接納的是低端勞動力,而高端服務業則對從業者素質提出了要求。但從目前看,北京的服務業還是低端勞動力占據主流。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單靠政府和單靠市場內生力量都不夠,需要把兩者結合起來。政府要在規劃上下足功夫,要有長遠、全局性的考量。低端的行業云集在鬧市區,除了有需求,還有經濟利益的原因。
按照北京市“十二五”規劃,要大力發展的是高附加值的高端行業,與此相適應的,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目前海淀區的北部區域已經規定未來7成的土地用作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其余3成的土地才用于房地產開發。這就意味著,將來要到這個區域就業,進入門檻將越來越高,低端的勞動力將無法支付在這個區域謀生的成本。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推動人口的分流,防止大量的人口盲目涌向北京等大城市。而與之相應的低端、低附加值產業,也會因為成本高企、勞動力缺失而從城市核心區轉移出去,從而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花卉市場疏解搬遷現狀調查
從去年開始,北京花鄉花卉產業園、盛芳國際花卉總部基地、北京四環花木中心(四環花海花卉市場)、九州卉通花卉市場、花香源花木場、神天龍園藝場、金奇樹花卉市場等大型花卉市場相繼關停,商戶們的最終去向成為花卉從【詳細】
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啟動建設
占地16000畝的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將啟動建設。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豐臺【詳細】
北京環球主題公園預算增加一倍至65億美元
據媒體5月7日報道,知情人士稱北京環球主題公園開發商在看到上海迪士尼樂園取得的成功后,決定將北京環球主題公園預算增加一倍至65億美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