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青奧之后的城市環境可持續發展
昨天,南京青奧組委召開發布會,介紹綠色辦賽理念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實踐。發布會之后,中外記者實地領略了南京這座城市為迎接青奧而發生的喜人變化。他們更關心:青奧之后,城市的環境能否保持現有的水平,南京未來如何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節儉:預算低于四年前的新加坡
南京青奧組委新聞發言人戚魯介紹,青奧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青年體育文化盛會,承載了國際奧委會的創新期待,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為城市辦賽和城市發展提供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樣本。南京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目前估計,盡管南京青奧會在規模、內容、人數上都超過第一屆新加坡青奧會,但預算要低于新加坡。
南京青奧會的35個場館中,大部分都承辦過各類世界、洲際單項體育賽事,其中27個比賽場館兼作訓練場館。唯一新建的青奧體育公園場館,賽會后將成為居民健身中心,彌補江北地區居民大型體育配套設施的不足。國際博覽中心和新莊國展中心兩個展覽館,被臨時改造成擊劍、舉重、跆拳道、馬術等競賽場館,青奧會結束后將恢復原來的展覽館功能。
來自美國的記者尼克對南京充分利用原有場館非常有興趣。他說,他一定會去現場看看這些改造過的體育館。他告訴記者,南京之行,他的重要任務就是觀察中國的城市是如何組織這樣一場國際活動。他說,之所以有國家的百姓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產生異議,原因之一就是他們認為舉辦賽事花費了納稅人大量的錢,而南京節約了預算,這讓他對中國有了新的了解。
南京青奧通過班車和合乘車解決賽事的交通出行,尼克說這種方式能最小程度地減少對城市交通的沖擊。他住的酒店雖不是組委會指定的官方酒店,沒有班車服務,但他依然可以免費乘坐地鐵來到媒體中心,他切身體會到中國城市公共交通的進步。
驚喜:嘗試用長江水為建筑節能
發布會之后,中外記者在河西體驗了有軌電車、游覽了濱江風光帶。記者們好奇,作為城市發展重點區域,除了這些青奧綠色名片,河西的未來還會有綠色計劃嗎?
對于這個意外的提問,河西新區管委會規劃處副處長湯晉介紹,青奧之后,河西聚力建設河西南部地區,而這片地區是國家級低碳生態示范區。在交通方面,河西南部將進一步推動有軌電車的建設,并大量投入純電動出租車和公共自行車,河西要成為江蘇省內綠色出行的典范。
另外,湯晉透露,河西正在探索使用江水源技術,即利用長江水冬暖夏涼的特性,為建筑供熱供冷提供可替代能源。不過,現在的難題在于南京段的長江水含沙量大,易對機泵造成損傷,目前科研人員正在進行實驗研究,爭取早日讓長江水為河西的建筑節能。
記者了解到,河西專門為南部地區成立生態技術工程中心,從土地出讓開始,就將綠色生態的要求納入出讓合同和規劃要點,同時創新審批制度,所有南部的規劃,進行審批前需經生態中心審核把關。
坦承:空氣質量反彈在所難免
13日,手機上的空氣質量APP顯示南京空氣質量優,PM2.5在省內倒數第三,低于周邊城市。最近幾天,南京空氣質量一直優于周邊和省內絕大部分城市。有記者提問,南京空氣質量提高,這是不是說明臨時管控措施有效,青奧之后,取消管控,南京的環境質量會不會出現反彈?
南京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錢峰介紹,最近南京空氣質量變好,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下雨多;所有工地停工,企業停產限產;道路清洗力度加大。他認為,臨時管控成效顯著,這說明城市的排放已超出了環境的承載能力。
他坦承,這次南京293家企業停產,周邊23座城市的179家企業停產,青奧之后,臨時管控取消,環境質量出現反彈在所難免,但南京已經預計到這個問題,將采取嚴厲的常態管控,力爭將反彈控制在最低程度。
錢峰介紹,嚴厲的常態管控主要體現在工地揚塵控制、工業排放控制和城市道路清洗三方面。在加油站油品回收、工業性揮發性氣體管控等方面,南京將采取措施,減少污染排放。
錢峰認為,雖然城市短期內不可能天天維持青奧期間的環境質量,但從長遠看,舉辦青奧極大地推動南京提升環境質量,至少讓南京決策者深刻地認識到:只有產業轉型才是改善環境的根本出路;沒有城市投入就沒有城市環境;沒有完善的城市管理,城市建設就失去了意義。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南京鼓勵利用城市地下空間
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自12月25日起至12月30日前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立法意見。《辦法》明確,地下空間優先用于建設地下通道、市政工程等。鼓勵建設商業、工業、倉【詳細】
南京創意設計周中外設計師探討城市規劃
11月20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南京創意設計中心、世界知名城市【詳細】
南京國檢查獲違規郵寄進境杜鵑花苗木
10月21日,從南京檢驗檢疫局獲悉,該局工作人員在對進境郵寄物實施檢驗檢疫時發現,一名【詳細】
2014青島世園會——濟南園環境景觀設計方案
充滿人文和自然的城市景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