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里的廳堂(上)
廳堂在中國建筑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尤其是第宅園林的廳堂,與人們的生活起居關系十分密切。建筑概念“堂”,在我國起源很早,《禮記》有“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的記述。可見,隨著宗法制度的形成,在建筑上就有了等級之分。但當時所謂的“堂”是指建筑物的臺基,至《考工記》的“周人明堂”則是指臺基上的建筑物了。以后堂發展成為家庭的代號,而“高堂”又是對雙親的敬稱。舊時的婚禮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為夫妻對拜”是不可缺少的儀式。與“堂”相比,“廳”的歷史沒有那么久遠。“廳”的原字是“聽”(現簡化為“聽”),聽者,古時官吏聽事。后來就把用于聽事的建筑物稱為“聽事”,簡稱為“聽”,六朝以來加“廣”,乃成為“廳”(現簡化為“廳”)。沿習至今,一些省級機關仍稱為廳。現在,廳、堂通常連稱或混稱,沒有嚴格的界限。另外,它既指一座建筑,也可是建筑內的一個房間。
網師園萬卷堂(圖片由蘇州網師園管理處提供)
宅園一體的蘇州園林內,廳堂是主體建筑,是園主進行會客、宴請、議事、禮儀、起居等活動的主要場所。軒、館也屬于廳堂類型,但一般體量較小,布置在次要部位,多作為讀書作畫、休憩、觀賞之用,此類建筑的劃分不是那么嚴格。如留園五峰仙館平面五開間,室內高敞,是東部主要建筑;而清風池館則是一小亭形式,兩者都稱館。有些建筑還稱“齋”“室”“屋”“簃”等,其實建筑的形式、結構并沒有什么不同,都是由園主的意愿而定名。
廳堂有多種形式,一般是按使用功能、所處位置、平面形式、梁架結構不同而劃分。但有的廳堂兼有兩種或以上的特點,很難有較明確的定性。
宅園一體中住宅部分的廳堂的布局有著明確的中軸線,建筑前后以“進”展開,分別為門廳、轎廳、大廳、女廳,建筑均勻對稱布置,給人以平穩、齊整的感覺,反映了封建社會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儒家的倫理道德和審美意趣。
以網師園住宅布局為例,門廳和轎廳體量較小,轎廳為停轎備茶、迎送賓客的地方,后墻上方還有祖宗神龕。大廳平面五開間,用墻分隔出東、西兩邊間作為附房。中間部分空間高敞,梁架為有雕飾的扁方形,木柱漆黑色,白色屏門,灰色水磨磚墻裙,廳內顯得莊重典雅,為接待賓客、舉行婚喪儀式之處。大廳前、后均有庭院,前院院墻正中磚刻門樓,雕鏤精致,是蘇州園林中最精美的門樓。廳南小院東、西各植玉蘭一株,廳后小院金桂、銀桂分列兩側,寓意金玉滿堂。女廳是二層的樓廳,自成院落,是接待女賓、日常起居之處,樓上為眷屬起居的地方,所以室內空間較為親切宜人,裝修精致。(本文參考了著名園林文化學者、蘇州大學曹林娣教授《蘇州園林匾額楹聯鑒賞》一書,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如何防止中國歷史文化古街的千街一面?
要解決歷史文化街區在開發中千街一面的問題,首先要從理念和認識的高度真正將歷史街區作為一項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再開發,只有這樣才能自發的去挖掘其多方面的價值,并將之作為推動老城復興的重要手段加以傳承和發揚【詳細】
園林與書法的精神會通
陳國中先生是當代有影響的書法家,他是蘇州人。在歷史上,尤其是元代以來,蘇州是引領中國藝術風尚的地方,在書法方面同樣如此,像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王寵、唐寅、陳白陽等,都是名稱一時的書法大家。【詳細】
108座蘇州園林實行掛牌保護
7日下午,第四批《蘇州園林名錄》正式公布,隨著端本園、全晉會館、墨客園等18座園林入選,蘇州園林總數達到108座,蘇州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