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園林綠化腐敗源于制度裂縫
據報載,一株普通的榕樹,在賬面上身價高達10余萬元;一項實際支出60多萬元的城市綠化工程,賬面支付款卻“瘋長”到了150多萬元……當前,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特別是當前地方政府政績園林綠化投資沖動,大樹進城、名木進城使園林綠化成為了一個熱門的“行業”,也成為了腐敗的高發區。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據媒體報道,僅近3年來,就有超過20宗林業和園林系統官員腐敗案出現在公開報道中。翻開綠化“泡泡”下面的這本“腐敗賬”,不難看出園林綠化從規劃設計到招投標再到苗木采購等各個環節頻出的漏洞:“定價隨意性大”,“采購招標無章可循”“移栽補種無序”等。長此以往,“綠色腐敗”怎可能不蔓延呢?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原本造福大眾的園林綠化工程,之所以漸漸地滋生出腐敗土壤,流露出腐敗惡臭,一方面,與少數領導干部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心態有關。搞園林綠化,其規劃只求好看不求實用,樹木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這不僅造成浪費,而且還給腐敗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另一方面,也與園林綠化部門權力監管缺位有關。由于這一權力既缺乏“公開”陽光照射,又沒能被關進籠子里,最終導致官商勾結,領導吃招標設計“大頭”,下屬吃承包“小頭”,中層干部則“下吃上送”等現象成為常態,構成環環相扣的腐敗鏈條,級別從普通科員到廳局級,“有關系的吃肉、搞關系的喝湯、沒關系的喝西北風”。從這些形象的說法中,足見綠化腐敗的嚴重性和普遍性。
歸根結底,“蒼蠅”頻叮“園林綠化蛋”源于制度出現了裂縫。規劃設計“吹泡泡”是綠化浪費的根源和起點,但其既不公開又缺乏監督,全憑一人說了算,這給權力尋租提供了溫床;招標制度如一張白紙,無章可循,全憑領導一句話,這給暗箱操作留下了空間;苗木采購也是一筆糊涂賬,定價隨意性太大,這為官商勾結留下了可乘之機。所以,遏制綠色腐敗,除了要嚴懲那些頻叮“園林綠化蛋”的“蒼蠅”外,還要織密制度網,將權力置于陽光下和籠子里,無論是規劃還是經費預算,都要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督,形成公開透明制度機制。同樣,工程施工、苗木采購等也要納入公開和監督范疇,并鼓勵市民參與和輿論監督,形成監督合力。只有如此,遏制“綠化腐敗”才能取得實效。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安徽推行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
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相關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建立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相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2020年修編完善城鎮綠地系統規劃、完善城鎮生態網絡規劃、全省所有城市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詳細】
河北衡水:以園林綠化打造城市“高顏值”
近年以來,我市(河北省衡水市)園林綠化不斷升級,改變了原先單一的綠化格局,謀劃實施了一批高標準、高質量重點綠化建設項目,全市園林綠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19%,綠地率達到36.91%,人均公園【詳細】
專家解讀《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管理規定》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要求,做好城市園林綠化企業資質核準取消后市場管理工作,加強園林綠化工程建設事中事后監管,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印發《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