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失了文化就失了魂
植物文化吸引國際目光
目前,植物文化的研究越來越多地引起國外學者的興趣。最近在濟南召開的2014植物文化和環境國際會議上,來自英國、奧地利、日本、印度等國的學者和中國學者一起探討了植物文化研究的前景和意義。
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林奈植物學會理事長戴安教授這幾年一直關注中國學者對植物文化的研究。戴安所在的林奈植物學會成立于1788年,目前在全球擁有2000多名會員,在世界植物學界享有盛譽。林奈植物學會的研究幾乎覆蓋了植物科學的所有領域,他們致力于讓植物科學為社會服務。但目前在植物的人文屬性研究方面還是空白。她在大會致辭中動情地說:“中國學者的研究對我們很有啟發,植物文化研究應該成為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這是十分重要的。植物本身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在這方面應該深入研究。”戴安說。
日本奈良文化遺產研究院的伊東隆夫教授認為植物文化的內涵比日本學者所提倡的木文化更為廣泛。同時,他更關注植物文化研究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作為南京林業大學的特聘教授,他一年中有不少時間在中國開展研究,走訪了眾多的考古遺址和博物館,看到的現象令人震驚:一些商人把漢代的杉木棺槨毀掉,用其木材制作古琴;更有甚者,將有歷史的楠木棺槨拆掉,做成手串高價出售。表面上貌似看到了古木的歷史文化價值,實則是極大的破壞。“在日本,我們修補古建筑都會把拆下來的木梁嚴格的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他說。
“植物文化的研究特別是國際會議的形式本身就是推動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手段,應該多組織這樣的活動,勸說公民尊重文化遺產,這是一項花費時間的工作,但做得長了,一定會對中國社會產生影響。”伊東隆夫說。
植物文化傳承中的創新應用
對植物文化的尊重和傳承也體現在新建園林中。此次國際會議上,戴安介紹了她參與設計的英國威爾士植物園。威爾士植物園建設初期即邀請了風景園林專家、植物學家、建筑專家共同參與園林設計。他們的理念是尊重歷史,傳承19世紀的造園風格,突出自然山水園的特點,讓整個植物園及其中種植的植物協調融合,與當地的自然和傳統完美結合。
威爾士植物園里種植什么樣的植物完全遵從植物學家的意見。“我們的選擇主要有兩個標準:美觀和效用,效用是指有教育和景觀價值。選擇植物的類型時會注重景觀對自然的模擬重現。”戴安說。威爾士植物園大量種植毛地黃、紫苜蓿、歐白芷、甜菜等當地傳統植物。這些植物伴隨著美麗的傳說,一直是當地人家花園中必備的品種。威爾士植物園原有一個湖泊,當地傳說湖中仙女來到陸地,在花園中種植各種草藥,治病救人。后來仙女歸隱湖中,但她種植的植物卻都留傳了下來。
威爾士植物園有先進的溫室,與北京植物園的大溫室同時建成開放。但威爾士植物園溫室完全融合于自然風景的現代建筑,通過向下深挖的方式爭取了更多空間,同時巧妙地利用了高度差異,形象地描摹了植物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特征。
此外,威爾士植物園還獨具匠心地開辟了植物演化史景區,這個被戴安親切的稱為“小寶貝”的景區,只有13米長、1米寬。采用葉形相似或關聯類群來表達不同地質時期的植物景觀。如用石松表達泥盆紀植物景觀;用樹蕨、木賊表示石炭紀植物景觀;用紫萁、蘇鐵、柏科植物表現侏羅紀景觀等。“將科學理念自然輕松地帶給游人,將教育意義自然無痕地融入園林美景,這都是植物文化保護和傳承中難能可貴的創新。”馮廣平說。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