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美景,離不開各種綠化植物的生機勃勃。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求,順應當代人對生態美的追求,這種一草一木皆成景的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態城市在近年來得到高速的發展。走在街頭,隨處可見的行道樹,為城市搭建了一個個遮陰綠廊。喬灌結合的景觀設計,讓綠意自然又不失原則的“種在”鋼筋混凝土間,美麗又莊嚴。但是,當你穿梭在人行道上,這些綠色景觀讓你“俯首稱臣”時,你還會由衷地贊嘆這園林城市的詩情畫意嗎?當轉角的交通指示燈被這些綠意盎然的景觀遮蔽,你因看不到而差點發生交通事故時,你還會感慨森林包圍城市的生態美嗎?在偶遇狂風暴雨,你所住小區的高壓線因為這些綠色“精靈”飽受摧殘,最終以停電搶修告終時,你還會感激生態城市的原生態嗎?當你推開窗戶,天空下起了“毛毛蟲”,你還會倚窗看風景,從詩詞歌賦聯想到人生哲學嗎?
這些美麗可愛的園林綠化植物原本可以發揮著越來越大的環境效益,可為何讓你感覺如此不堪呢?其實,在我國各地積極投入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的熱潮中,受照搬模式的影響,加上一些城市“求綠心切”,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使得園林綠化植物在后期的管護上出現了“救援不力”的情況。這種大批量引種的增長速度和植物本身的成長速度遠遠大于后期管護的進度,受人力、物力和財力等因素的影響,“只種不養”的管理手段讓越來越多的城市綠化生命體被遺忘。而這些被“遺忘”的“生命體”逐漸適應了混凝土城市的環境,它們以頑強的生命力,在水泥大道上生根,一點點“搶占”城市寸土寸金的地盤,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
為了構建“園林綠化植物與城市和諧發展”的新局面,一些城市已經開始探索新的管護模式——社會化養護管理。這種模式讓有資質、專業化的企業參與到城市綠化養護工作中,實現“管養分離”操作,可以及時有效的做好植物的修剪工作,降低綠化植物的缺損率,病蟲害的發生率、防控率,設施完好率等,從而全面提升綠化的養護水平。
新的管護模式讓那些曾被“遺忘”或正被“遺忘”的綠化生命體得到更多來自社會的“關愛”,最終使其還給人們一個詩情畫意的園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生態城市。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