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棗陽道路改造 百棵法桐去留征民意
昨日,棗陽市城建局局長余興軍帶著施工隊,開始在民主路上修剪197棵法桐的樹枝,樹枝修剪完畢后,留下主干,等下月氣候適宜了,就開始移栽。
這一天,來得可不容易。
民主路是棗陽今年規劃改造的8條舊城道路之一。民主路建于上世紀80年代,長883.86米,寬30米,但機動車道僅9米。沿路有2所學校和20家單位,加上居民、商鋪眾多,交通擁堵。
5月份,民主路改造規劃出臺,設計保留2.5米綠化帶中197棵法桐樹。8月3日正式動工開挖路基。
沒想到的事出現了。在民主路上經營電腦的5家商戶異口同聲:路太窄,開口多,存在交通安全隱患,應砍掉。
市委常委、副市長高潔上門聽取意見。
55歲的環衛工人張傳江說,法桐春季飛絮,居民和學生深受其害;秋天落葉,增加了很大的清掃工作量。
也有市民說,棗陽是“旱包子”,栽樹不易,要保留這片綠色。
圍繞著法桐樹的去留,市民不斷給市委書記陳東靈發的短信和撥打的電話,也是各執一詞。
是按原設計施工?還是聽取市民意見,更改方案?
8月15日,棗陽政務網站掛出“關于征求民主路綠化樹木處置意見的公告”。
22日,利用全市大會,提請市“四大家”領導、鄉鎮和市直部門負責人票決。結果很快出來,24名“四大家”領導有21人贊成移走法桐,擴寬道路。102名鄉鎮、市直部門負責人,86人贊成移走法桐。各種渠道收到市民短信132條、電話190個,其中51%的市民建議移走法桐。
這些法桐是大樹,移栽到哪里?如何保證樹木成活?
上月底,襄陽市3名園林專家被請到棗陽,幫助選擇合適地點,傳授移栽的技術要點。
記者手記:開門決策聚民心
城市,是為老百姓建的,如果他們覺得不舒服,城市白建。
一些干部習慣了凡事“替”民作主,不征求民意就上項目。錢花了,力出了,老百姓卻不認可。
中央和省委要求,教育實踐活動必須始終敞開大門讓群眾參與,接受群眾評判和監督。
開門,有真開、半開和假開之別。群眾最反感假開門,開玻璃門、彈簧門。這種門還不如不開。
躬身聽民聲,誠心化民怨,切實解民難,才能從根本上遏制這種官僚主義歪風,才能暖民心、聚民心、集民智。
編輯:wangxiao
相關閱讀
江蘇:加強園林綠化,不得隨意移植大樹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出臺《關于加強風景名勝區保護和城市園林綠化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0年城市公園免費開放率達到95%以上。【詳細】
湖北:棗陽城市綠化建設尊重民意
近年來,棗陽市城建部門以開放的思維和誠懇的態度,在園林建設中廣泛聽民聲、問民計、促發展。廣大市民建議市政府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全面規劃,著力打造“綠色棗陽”、廣建公共綠地、建議市政府牽頭組建綠化建設基金,為綠化事業持續發展提供保障。【詳細】
湖北棗陽城市園林建設為招商引資“加分”
近年來,棗陽市把城市園林建設作為城市建設的“重頭戲”和改善城市招商環境的“捷徑”來抓。圍繞服務工業園區發展,重點抓好園區道路配套綠化、景點游園建設,并引導抓好入園企業廠區綠化和周邊綠化,共新增綠化面積100多萬平方米,園區環境一新。【詳細】
湖北:棗陽創新思路建設“三個園林”
筆者近日從湖北省棗陽市城鄉建設局獲悉,今春以來,該市積極引導開展“公仆林”、“鄉情林”、“企業家林”等“三個園林”捐建活動,動員干部、老鄉、企業家捐資參與植樹造林和美化家園行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