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校園屋頂綠化變身科普課堂
一片綠油油三七景天種在黑棉上,木條搭的小路通往陽光棚,棚下佛甲草、小葉黃楊連成一片綠叢,其間散落著幾株波斯菊。這不是田間地頭,也不是居民自家的小花園,而是東城區史家小學的校園屋頂科普課堂。將屋頂綠化變成屋頂課堂,東城區正探索屋頂綠化與校園科普融合的新模式。
“左邊是太空黃瓜,右邊是普通黃瓜。”簡易的小木架子上搭著黃瓜秧,史家小學六年級9班的張錫川是屋頂綠化課外小組的組員,“這是對比試驗,觀察太空黃瓜和普通黃瓜同樣條件下,果實的不同。”
張錫川告訴記者,同學們還發現千足蟲、螞蚱會吃葉子。怎么才能讓蟲子不吃葉子呢?小組成員做了一系列的對比試驗。“我們先是用含有石灰粉的粉筆來做試驗。”孩子們在學校科技館館長張培華老師的指導下發現,這樣成本過高,在身邊食材里面繼續尋找除蟲妙方,大蔥、辣椒、洋蔥……一系列試驗過后,孩子們發現洋蔥汁最好使。
離黃瓜秧不遠的地方,絲瓜和蛇豆挨著種植,這里的絲瓜看起來格外粗壯。孩子們想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現象?思來想去,蛇豆成了關注的焦點,他們將絲瓜花用塑料袋包起來,通過人工授粉的方式,觀察絲瓜的生長,經過蛇豆花粉授粉的絲瓜,比絲瓜花粉授粉的絲瓜,長得要大一些。經過這樣的試驗,孩子們特意將蛇豆和絲瓜穿插種植。
“課本上教導孩子珍惜糧食、愛護苗木,不如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一粒種子從萌發到結果的過程。”張培華說,綠化屋頂是不僅孩子們感受糧食成長的“農場”,還是科學探索的實驗室。該校學生金雨晴曾經獲得北京市中小學生科學建議獎,她通過大量苗木對比實驗發現,三七景天更適合在屋頂種植,“用野草綠化屋頂”的建議被有關部門采納,三七景天納入屋頂綠化推廣苗木范圍。
“今年年底,東城區將完成2萬平方米的校園屋頂綠化。”東城區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展屋頂科普課堂,將屋頂綠化充分利用起來,從簡單種植到教學傳播是今后校園屋頂的努力方向。”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廣州投資近兩千萬打造立體綠化工程
根據對外公布的《2017年廣州市道路立體綠化建設項目建議書》,本次立體綠化改造項目選址位于廣州的城市主干道及天河中央商務區的城市街道,包括:天河路—中山大道、中山路、天河北路、體育東路、體育西路。天河區的區域道路為天河北路(廣州大道-五山路)、體育東路、體育西路項目選址為廣州市人流、車流密集的主干路。【詳細】
美媒:中國海綿城市計劃全面鋪開面臨挑戰
美媒稱,亞洲的城市都在竭力消化快速涌入的人口,城市發展正一步步侵占易發水災的地方。孟買前不久積水成災,人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咎于印度對濕地的開發管理不善,無論在印度、尼泊爾還是孟加拉國,匆忙建設的城市區【詳細】
北京朝陽區添屋頂花園 今年屋頂綠化2萬平米
今年,朝陽區計劃再完成屋頂綠化約2萬平方米,預計10月底全部完工。【詳細】
廣州:屋頂綠化還需打通“軟障礙”
據報道,有60多年歷史的廣州市總工會建筑的屋頂上的一片“草坪”,讓城市的水泥森林增添了一份綠意,也讓炎炎夏日多了一絲涼意。記者了解發現,這種屋頂綠化能讓室內降溫3到5,節能效果非常明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