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國家公園制度破解“游不起”難題
近期,國內多家景點宣布上調門票價格,漲價后5a級景區平均票價超過百元。面對門票“3年必漲”怪圈,一方面,民眾感嘆游不起;另一方面,景區也抱怨運營開銷太大。專家指出,景區票價要體現公益性,應建立合理的票價生成機制,從長遠看,景區應擺脫“門票經濟”依賴,謀求向產業經濟的轉型升級(9月18日新華社)。
多少年了,與景區門票相關的關鍵詞,似乎只有一個:漲價。為此,國家發改委沒少發“三年才能漲一次”之類的文件。梳理景區與國家發改委之間的“門票價格博弈史”,不禁讓人感嘆:要發多少個限價通知,才能遏制住景區的漲價沖動?由于景區漲價不是個別行為,由于假日安排高度統一、帶薪休假制度未能落地……種種原因極大限制了消費者對景區“用腳投票”的能力,極易導致景區在門票價格上形成“攻守同盟”,甚至有恃無恐。在“市場失靈”語境下,景區集體漲價似乎只有得沒有失,因為不漲白不漲,于是你漲我也漲。這種行為其實已經涉嫌壟斷,反壟斷部門有必要介入調查。
如何遏制或扭轉景區集體漲價行為?反壟斷固然是一條途徑,但筆者以為,更好的方法是建立國家公園制度。那些人頭攢動的旅游景區,基本上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和祖先的遺留,“景區票價要體現公益性”應是一個常識。現在,景區門票之所以不斷上漲,雖然不能排除成本增加等因素,但其更主要動因是,地方政府和景區經營管理者,將景區資源看成了“私有財產”,當成了“搖錢樹”。只有把這些來自自然饋贈和祖先遺留的大美風景,以國家名義收歸國有并且以國家公園形式實行管理,其“國家級”和“公益性”才能真正體現,廣大游客才不會為高價的門票所累。
擺脫“門票經濟”,形成大的旅游產業經濟,已經有免費游西湖等成功案例,但更多的地方政府和景區管理者,顯然不愿意放棄既有的蛋糕,而總是奢望魚和熊掌兼得。只有以國家公園形式對更多景區實施管理,才能真正將免費游西湖經驗推廣開來———“損失”門票收入小頭,獲得旅游產業大頭。
事實上,很多國家設有國家公園,實行免票或者非常低廉的門票(有些僅針對本國公民采取低門票)。比如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年票,每輛車只需花50美元,一年內可無限次進出。如果購買“美國真美麗”系列門票,不但可以在美國所有國家公園,還可以在聯邦政府管理的2000多個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森林及草原、濕地、活動中心等地通行。如果學校組織學生到國家公園參觀,只要填寫一張表格,說明參觀目的是以教育為主,也可以免購門票。
在我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英文名就是“中國國家公園”(nationalparkofchi-na)。自1982年起,國務院總共公布了8批、225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如果能讓這些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公園,實行價格低廉且全國通用的年票月票,不僅能增加國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自豪感,而且可將免費游西湖經驗放大到最大,從根本上解決游客“游不起”的問題,極大推動旅游產業發展。基于此,筆者認為,新成立的國務院旅游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不妨將建立國家公園制度,當作做大做強旅游經濟的助推劑。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我國將加快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記者從1月10日召開的全國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我國將加快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編制《全國國家公園總體發展規劃》,發布國家公園設立標準,組織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綜合評估,認真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詳細】
進一步完善國家公園體系頂層設計的建議
據悉,按照《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等中央文件要求,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頂層設計方案已經提出,將設【詳細】
2020年我國將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
記者從13日上午從國新辦舉行的第三次石漠化監測成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掛牌近一年來,國家林草局積極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在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探索實踐,取得積極進展。2020年我國將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詳細】
《國家公園設立標準》通過專家論證
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公園辦在北京召開《國家公園設立標準》專家論證會。來自中科院動物所、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IUCN中國代表處、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地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