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文化館擬建全仿古園林建筑
廣州文化館擬打造出“十里紅云一灣水,八橋畫舫十六亭”的美景,媲美濟南大明湖、杭州西湖,湖中心將建海珠塔作為南中軸線“收尾式”地標。記者昨日獲悉,廣州新中軸線南段的文化館項目設計深化方案,已獲規委會審議通過。文化館項目投資約4.5億元,計劃今年開工,2016年建成。
東區擴容一倍長高一倍
廣州文化館選址海珠湖北端,廣州新中軸線南段,東起新光快速路,西至廣州大道南,南抵海珠湖,北至新滘中路。最新的設計方案主要對東區和湖中心的原規劃方案進行了深化。方案調整后,整個文化館進行了大幅擴容,占地面積較原方案增加1.15公頃,容積率提高0.01,總建筑面積從2.6萬平方米提高到5.7萬平方米,即建樓面積翻番。此外,建筑高度“松綁”,從原來的限高24米,調整至限高50米。
文化館東區將建設公共文化中心(廣州文化館主體樓)、群眾文化活動廣場、廣州之路圖片展覽館、嶺南曲藝園、廣府風情園、嶺南翰墨園、廣繡風雅園、飄香百果園和海珠塔,面積較小的西區將建廣州公共文藝中心、客家風韻園、潮汕民俗園和曲水觀景園。
新建一塔作“收尾式”地標
設計方案調整后,綜合考慮海湖珠周邊環境,廣州文化館東區將在湖心島新建一座海珠塔,作為整個中軸線最南端的“收尾式”地標。
“海珠現在有三個塔,琶洲塔、赤崗塔、廣州塔。湖心再搞一個塔,這個,從各個方面想,搞個什么好?是搞閣還是塔?”針對深化方案,海珠區政府相關負責人發言時疑惑,已經有三個塔,是否要再加一個塔,還是別取名字。
廣州市長陳建華稱,“粗一點就叫閣,高一點就叫塔,大一點就叫樓。叫法不同,體量、樣式就會不同。”最后總結時,陳建華認為塔可以保留,“塔還是閣的問題,閣這里已經有一個,亭臺樓閣廊榭舫都齊了,就是缺個塔。”
古法造園可媲美西湖
廣州文化館作為群眾文化藝術中心,定位為市民文化館,將建成為嶺南傳統建筑風格的文化館,并力爭成為中國園林建筑史上有影響力的園林建筑。
陳建華對該園的建筑風格要求稱,“文化館的建筑元素,基本上吸納了嶺南四大名園建筑風格。這一個園的建設量和占地面積,都會超過四大園的總和。我們希望到廣州來,如果沒有時間,可來這里看,嶺南園林的精華盡收眼底。”
設計方案顯示,文化館所有建筑均為仿古的嶺南建筑。方案提出運用古代造園手法,充分吸收余蔭山房、清暉園、可園、梁園嶺南四大名園的精髓,因循古制,尺度合理,擬打造出“十里紅云一灣水,八橋畫舫十六亭”的美景,使廣州文化設施建設再添亮點,將媲美濟南大明湖、杭州西湖。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韓國光教 Galleria 百貨公司大樓
2020 年 3 月 25 日 – 由 OMA/克里斯·范杜恩(Chris van Duijn)設計的 Galleria 百貨公司在首爾南部的新市鎮光教正式開幕。 Galleria 光教店位于這新城市發展區的中心,周圍被高層住宅包圍著,石塊般的外形賦予其自然氣質,使之成為光教居民生活的一個焦點。【詳細】
從建筑看城市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是當今我國文化建設領域的重要工作,其意義和影響不言而喻。雖屬文化問題,但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和物質載體則遍布于經濟社會的諸多領域。建筑文化就是其重要形式之一。建筑和城市規劃【詳細】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