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林業廳長談濕地保護:打造湖北的"沙家浜"
當年的八大樣板戲之一《沙家浜》,是中國現代京劇的經典;如今的沙家浜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已成為全國濕地保護的樣板。9月26日,在湖北省蘄春縣召開的湖北省濕地工作現場推進會上,沙家浜的話題再次成為熱議,沙家浜濕地保護的經驗也成為湖北對照查找差距的一面鏡子。會上,湖北省林業廳黨組書記、廳長劉新池在講話中表示,湖北要打造自己的“沙家浜”。
說起沙家浜,許多中國人都不陌生,當年風靡全國的八大樣板戲之一——現代京劇經典劇目《沙家浜》,讓沙家浜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地名聞名遐邇、耳熟能詳。
抗日戰爭時期,沙家浜因為是新四軍開展水鄉游擊戰的重要場所,以及新四軍傷病員療傷養病的“后方醫院”,解放后,沙家浜因此也成為革命老區和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而沙家浜生態濕地公園經過多年的保護建設,已建成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并以其獨特的自然生態濕地景觀和人文景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休閑度假。
而對于擁有“千湖之省”美譽、自然和人文資源雄厚的湖北省而言,境內類似沙家浜這樣的濕地生態資源并不鮮見。比如著名的洪湖,一部紅色經典電影《洪湖赤衛隊》名播九州,讓全國觀眾了解了洪湖這個當年賀龍元帥曾在此馳騁沙場的湘鄂西根據地的重要核心區域。一首膾炙人口的《洪湖水,浪打浪》,更讓人們在經久傳唱的旋律中感受到一個魚米之鄉、蓮葉接天的浩瀚大湖的水鄉壯景。
但同為國家級濕地保護區或濕地公園,沙家浜在濕地保護和利用方面顯然做得更有成效。有數據顯示,沙家浜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目前年旅游收入已達到3-4億元,解決了3000多人的就業問題。
“論紅色文化,洪湖與沙家浜相比毫不遜色;論濕地保護區面積,洪湖比沙家浜大很多。但在保護和利用方面我們與沙家浜還有差距。”正是因為現實存在的差距,讓湖北省林業廳長劉新池心難釋然。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生命之源”,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氣、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濕地保護工作越來越受到全球的重視。
事實上,近年來,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下,湖北的濕地保護工作成績顯著。
洪湖拆圍、大九湖濕地恢復、東湖等六湖連通等重大決策的部署,洪湖、沉湖、龍感湖、網湖、淤泥湖等70余項濕地保護與恢復示范工程的實施,“長江濕地網絡年會”、“湖北濕地保護獎”評選等系列重大活動的舉辦,《湖北省濕地公園管理辦法》的出臺,全國首家濕地保護基金會的成立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開創了湖北濕地保護的新局面。
目前,湖北省已建立國家級濕地保護區5個,省級11個,市縣級8個,濕地保護小區27個;國家濕地公園39個,省級46個。國家濕地公園數量居全國第一位,國家投入位列全國第三、中部第一。
但顯然,湖北省對濕地保護工作有著更高的要求。在湖北省委、省政府“五個湖北”建設和“綠滿荊楚”行動戰略中,濕地保護都占據重要分量。
劉新池強調,濕地保護一是要做好規劃,劃定濕地紅線;二是要抓好修復,學習沙家浜的經驗;三是要科學利用,正確處理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的關系;四是要推進創新,大膽探索濕地治理創新機制;五是要加強管理,做好《湖北省濕地公園管理辦法》的貫徹落實。他同時強調,濕地保護要建立退出機制,對于個別地方“一塊牌子,一頂帽子,一個機構”的形象工程要堅決撤銷。
編輯:wangxiao
相關閱讀
趙泰東:韓國江陵市鏡浦濕地修復計劃和現狀
從20世紀60年代,鏡浦濕地進行了大范圍的農耕地開墾,居民對鏡浦湖進行了圍湖造田,湖水面積也越來越小。隨著世界上對于濕地修復的重視,在鏡浦濕地也開始進行了修復的進程【詳細】
安徽5年新增濕地17萬公頃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加強安徽省濕地保護地體系管理有效性項目(GEF項目)終期評估會上獲悉,自2013年12月以來,安徽新增濕地面積17.53萬多公頃,濕地總面積達104.18萬公頃,占省國土面積的7.47%。【詳細】
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保護區
高原出平湖,難能可貴,于是人們習慣性地把這些大湖大河稱為“海”。知名的麗江拉市海,不是海卻有比海景還要美的海景。【詳細】
海口:濕地入城美如畫
近年來,海口市用生態修復的方法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一體化生態修復。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消除黑臭水體面積逾720萬平方米,建成區32條水體中31條告別黑臭。據介紹,海口生態修復帶動濕地入城,不僅改善水體水質,增強生態自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