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載風雨 記錄中國規劃設計的那些事
當五星紅旗再一次掛滿街頭巷尾,那映入眼簾的紅鮮明而深刻,第65根蠟燭為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度徐徐點亮。此刻,距離小長假雖已不遠,中國風景園林網的編輯部依舊忙碌依然,我們用一篇篇的文章述說著祖國一點一滴的變化。放下筆,透過落地窗看著北京的街道,凝思。祖國已經65歲了,這位全體中國人共同的母親為我們遮風擋雨,已經付出了65個春秋。慚愧的是那些風云突變的年代沒能與她共度,再也忍不住想為她做些什么。想了想,提起筆,還是用最擅長的文字,記下她的容顏變遷……
歷史無數次的將這個事實告訴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擅于創造的民族,卻不是一個擅于創新的民族。我們習慣于躺在祖先的余萌下,俯視這世上的每一個國家。但是,上帝的一次失手卻讓中國陷入超過100年的黑暗。我們經歷了戰爭的摧殘后,承擔了戰爭留下的苦難,這個國家的軀體遍是傷痕。可自1949年至今,65年的時間,奇跡般的讓這個國家再次充滿能量。城鎮的建設水平遠遠的超過了幾千年歷史的最高峰,這個壓抑百年的民族在創新中一絲不茍的進步著,甚至政府也將創新作為產業強調出來。站在65年為周期的大時代維度上看,這是一次巨變,一次痛定思痛后的涅槃。
65載鉛華洗盡,我們的城,已經歷太多改變。城市變遷,離不開城市規劃。可以說,城市的面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市規劃的發展水平。而城規水平是否確實提高了?歷史說了算。站在時間軸上,讓我們一起回顧65年來中國的城市規劃發展路。
中國內地的城市規劃發展的歷程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1950-1957)起步
“原蘇聯模式”規劃方式的引入,拉開了中國現代城市規劃歷史的序幕。大規模的物質建設,是新中國蓬勃發展的奠基。
時代大背景下,規劃在為工業建設保駕護航。以安排項目建設的空間布局為主導,城市和住宅建設實行同步配套進行。西安、蘭州、包頭、太原、成都、武漢、長春、洛陽,八大城市,配合著156項重點建設項目的需要,及時開展總體規劃和近期工業區的修建性詳細規劃。與此同時,北京、上海等十多個原有建設條件較好的城市,紛紛開展在當時被稱為“初步規劃”的城規設計工作。
理想藍圖式的規劃,在新中國的土地上,成為西方國家物質規劃的一種異化,極具強烈的工業文化的理性主義色彩。保障“國民經濟計劃”延續實施的同時,卻又多少缺乏了人情化。但也正是這份藍圖規劃,奠定了中國城市規劃事業的基礎,用實際意義,催化了中國內地城規路上的“第一個春天”。
第二階段(1958-1965)動蕩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三年超英,五年趕美”……這些口號好像帶我們回到了1958年,那個動蕩的年代。“大躍進”的極“左”思想,讓整個規劃界,陷入了一片“快速規劃”的浪潮中。“三線建設”時期,更是讓城市規劃一度處于停滯狀態。規劃,在那個年代中,只能體現在一些山溝里,為滿足少數大型工業工藝需要,而產生的新型山區城市規劃。
“先生產,后生活”是當時城市建設的思想,“干打壘”式的節約形式成為發展的主題,采取一種低標準、大分散、鄉村型城市的規劃手法,讓整個城市規劃禁錮在舊模式的框架中。“靠山、分散、隱蔽”,造成了全國城市基礎設施的嚴重欠賬,人們的生產生活,乃至整個城市的發展,都在這動蕩的時代中,沉入低谷。
第三階段(1966-1977)停滯
十年“文革”,有人說是動亂,有人稱為浩劫。全國經濟發展緩慢,一批又一批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干部們亦被下放到農村。值此期間,城市規劃設計,被排斥于整個經濟社會之外,在束縛中停滯不前。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綠色冬奧融入城市發展血脈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到,支持各地結合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社會需求等因素,加強公共滑冰館、室外滑冰場、滑雪場、綜合性冰【詳細】
改革開放40年 城市發展讓生活更美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城市人口快速增多,城市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城市發展質量顯著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城市建設取得了矚目成就。【詳細】
上海浦東足球場項目規劃設計方案正式獲批
2月14日消息,著名體育評論員姬宇陽在微博中透露,上海浦東足球場項目規劃設計方案正式獲批,作為上港新主場,浦東足球場是能夠滿足FIFA國際A級比賽要求的專業足球場,球場固定坐席數為33765個。(圖片來自姬宇陽微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