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國內景區票價漲勢難阻“病因”何在
“十一”黃金周剛過,景區票價成最熱話題。“再這樣下去,連徐霞客也會變成宅男的。”網友“吐槽”。面對連連上漲、紛紛突破百元大關的旅游景區票價,很多游客有類似感受。
與之相對應的,是相關管理機構和媒體發布的一系列詳細數據:
10月1日至7日,全國納入監測的124個直報景區共接待游客3169.2萬人次,同比增長3.8%;門票收入16.04億元,同比下降2.43%;
目前我國5A級景區中門票價格大多已過百元,部分甚至超過300元,占我國居民月收入比例遠遠高于國外的景區……
對于公眾非常關心的景區門票價格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彭福偉10月7日表示,2012年門票三年不得漲價規定解禁之后,許多景區集中漲價,三年不漲價變成了三年必漲價的局面。
記者對話旅游研究專家,請他們把脈國內景點門票屢受詬病的“病因”。
記者:從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中可以看出這樣一個趨勢:門票價格高漲,景區公司、索道公司收入上漲,門票總收入同比下降。這些數字怎么解讀?從長遠來看,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
馬曉龍:這組數字表達出兩個信息,一個是旅游景區的收入提高了,另一個是游客的負擔加重了。對于景區的經營者而言,利潤的絕對值在增加,除門票收入以外,有更多的盈利點了,為游客提供服務的內容在增加。從消費者支出的角度講,門票價格的絕對值在上升,游客的負擔加重。
從長遠角度講,這對景區的發展是有利的,用于設施維護的資金更充裕,為游客提供更好服務的可能性增加。從消費者的角度講,高價門票會傷害游客對景區的忠誠度,游客對景區的品牌形象和價值認同度可能降低。
最可能產生的結果,門票價格上升導致游客成本增多,游客對景區有更高的期望值,景區沒有為游客提供好的服務,或者服務水平提升程度達不到游客的期望值時,游客的滿意度會降低。從現階段市場發育程度來看,大部分景區門票上漲的幅度是大于為游客提供服務的品質提升幅度的。
王衍用:你給出的數字之間的關系,我沒有具體研究過。現在景區門票價格的普遍情況是,“逢三(年)必漲”、“逢節必漲”,陷入“景區漲價,游客抱怨,媒體采訪,專家發言,明年還漲”這樣的“輪回”。
我們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景區門票該不該漲價?理論上講,景區漲價應該隨居民消費水平的上升比例漲價,并且漲價原因和成本核算應詳細公開。例如設備更新、員工福利提升、區內交通投入、對外市場營銷等。如果消費者再有疑問,就要舉行聽證會。這是漲價的基礎,沒有做這兩步就提出漲價,大家就會畫一個大大的問號。在節假日之前漲價,不論該不該漲,都會引起消費者反感。
記者:發改委規定景區價格三年不漲,有些景區卻出現“三年后必漲價”的現象。有些景區漲價因游人多,管理、維護都需要更多費用;有些則因為新建設施后漲價;有些因景區評選為5A景區或世界遺產而漲價;有些也不排除跟風的因素……在漲價的推動因素中,在您看來,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又是不合理的?
馬曉龍:景區管理維護費用、新設施的建設、成本上漲等都是合理因素。沒有投入而漲價是不合理的,比如跟風、評選了5A景區或者世界遺產而漲價,都不是合理漲價的原因。
漲價是可以的,但景區應該公開漲價幅度、漲價的依據,不要出現“人力成本、維護成本等費用的增加遠低于門票漲價的幅度”的情況。
記者:景點控制游客接待人數,讓游客有較好的旅游體驗,同時控制了景區成本。是不是可以通過這個方法緩解門票高漲的問題?
馬曉龍:無論景點愿不愿意控制接待規模,都必須要這么做。旅游法規定景區要核定景區接待人數,不能超過最大承載量。這一規定是為了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保證游客舒適度。
從我國旅游市場的發育狀況看,旅游人數太多,并且持續增長,需求大于供給。景區作為盈利性主體,在執行旅游法這一規定時,執行力很差。
景區更多情況下被定位為發展地方經濟的手段,被作為一種盈利性的產品。一方面是盈利增長點,一方面又想控制游客的數量,控制數量的執行力肯定會大打折扣。
王衍用:這種方式是最好的方式,本質是景區預約的方式。但這種模式比較理想化,理論上成立,實際上行不通。我國的旅游是半年經濟,黃金周又只有一個,黃金周帶來集中消費,靠短時間收入解決景區一年的運營費用,商家肯定希望人越多越好。
在我看來,像水庫泄洪一樣,面對游客的大幅度增長需求,可以在近期恢復五一黃金周,在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帶薪休假,最后用帶薪休假取代黃金周。
記者:景區被看作一種資源,旅游通常被看成地方經濟的增長點。而旅游法規定,景區定價由當地政府定價或指導定價。這樣一來,地方政府會不會“既當球員,又當裁判”?您怎么看法律規定攔不住景區漲價的問題?
馬曉龍:在我國現在這個發展階段,旅游景區被作為經濟發展的手段,政府既當裁判員又當球員也是必然的。
遺產性的景區——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和大自然的遺產,應該作為非盈利性的景點,“遺產”應該由全民來共享,不應作為經濟發展的手段。
如果不把景區完全作為公共性的產品,至少也應作為半公共性的產品。政府采取聽證等方式確切核定出景區,企業主體開發的成本、維護成本,算一個清楚的賬。這種處理手段比較現實。
王衍用:這是旅游法相對不完善的地方。景區應該分為三類。第一類,一般性的景區,為當地人休閑服務的景區,按當地人需求定價,設定低價位。第二類,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等景區、不應該由地方政府定價,應由國家垂直管理。由國家出資修繕,同時收取較低的費用,讓老百姓共同享受老祖宗、大自然的遺產。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應該是配套的餐飲、商品、交通等旅游服務體系。第三類是商業性景區,由投資者說了算,但是地方政府要監管,不能漫天要價。
記者:在旅游法和發改委相關文件中,都提及“公益性”、“公共資源”的概念。而我國的公益性景區、公共資源性景區中,往往同時也有商業性的設施或者景點,游客很難分清楚。是不是應該把公益性這個概念和非公益性的概念劃分得更明確?
馬曉龍:這樣的劃分,是考慮到景區的屬性不同,是比較合理的分類。旅游法已經有“公共資源性”、“公益性”景區的概念,與之相對應的是商業性的景區。在宏觀的旅游法之下,應該有具體、詳細的實施細則,將定價規則細化,使旅游法更具有操作性和執行性。
王衍用:公益性景區和非公益性景區的劃分是否明確,和地方政府工作做得是否深入有關。這種劃分,是政府應該做的。政府管理的景區和市場化運作的景區應該加以區分、明確、剝離,各自“走”各自的運營渠道。
市場化運作的也不能無限度地漲價。旅游市場上出現“天價房”等產品,商家認為,到這個時間很多人必須要來,不管成本如何,拼命要價,這是沒有道理的。從社會公平的角度講也應該打擊這種不正常的收費狀態。由市場定價的景區,相關管理部門也應按照服務業的水平,規定限度。
(王衍用: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旅游管理系教授、馬曉龍:中國旅游研究院區域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所所長)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住宅水景景觀,充滿活力!美不勝收!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詳細】
麗江第一村:人杰地靈的清水古鎮
清水古鎮又名清邑、清水驛、清邑街,位于麗江市永勝縣程海湖南岸的金沙江狹長的干熱河谷平地。從邊疆沃土拓荒之早,中原漢文化積淀之深;從人才開發之多及自然村落綿延之大等諸多方面評價,堪任"麗江第一村"。【詳細】
園林景觀小品,哪一款更有情趣
生活的創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