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建設生態支點 推進綠色發展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高度珍惜大自然賦予湖北人民的寶貴財富”,“著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成效”。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湖北載天時,踞地利,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承擔著光榮偉大的時代使命。牢固樹立“綠色決定生死”的理念,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構建生態支點,推進綠色發展,打造美麗湖北,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為此,我們倡議:
—營造秀美山川,做綠滿荊楚的建設者。綠色是美麗湖北的主色調,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戰場。要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的號召,深化國土綠化,加快實施綠滿荊楚行動。大力推進山上提質增綠、通道沿線增綠、鄉村擴量增綠、百姓身邊增綠,深入開展森林城市、林業生態示范縣、綠色示范鄉村、綠化模范單位等創建活動,營造大綠大美的生態景觀。積極主動參與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倡導捐資造林、認種認養等方式履行義務,多栽一棵樹,多養一盆花,人人成為綠滿荊楚的主人翁和建設者,共建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拱衛綠色財富,做生態資源的保護者。人類是自然孕育的精華,自然是人類生存的環境,保護生態資源就是保護人類自己。要像珍愛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愛生態資源,嚴格林地、森林、濕地、生物多樣性紅線管理,禁挖山、少占地、慎砍樹、不填湖、拒食野生動物,讓我們的子孫能夠獲得足夠的自然資源,留給后代良好的生態環境。
—發展綠色經濟,做綠色發展的推動者。綠色發展關乎人民福祉,關乎湖北未來。要將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的理念貫穿于發展的全過程,積極學習新技術、運用新工藝、創新新模式,推進產業綠色轉型,拉動經濟綠色增長。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淘汰落后工藝和產能,減少污染和排放,廣泛推廣應用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實用新技術,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走出一條“兩型”發展道路。
—倡導綠色消費,做低碳生活的踐行者。樹立綠色消費觀念,養成低碳生活習慣,優先采購認證認可產品、可循環使用產品、綠色有機食品、綠色辦公用品、綠色建材和簡約包裝商品;優先選擇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出行,走進森林,親近濕地,回歸自然,形成綠色消費的社會風氣。
—弘揚綠色文化,做生態文明的引領者。自覺將生態知識、生態道德和生態美感等文化素養貫穿于日常生活中,將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生態價值觀在每個人的意識形態中構筑起堅實的支點。不斷提升生態文化品位,豐富生態文化產品創作,提高生態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努力把湖北打造成生態文化新高地。
建設生態支點,推進綠色發展,思想是先導,關鍵在行動。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打造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讓荊楚大地藍天長駐、青山長在、碧水長流,共同譜寫美麗中國的湖北篇章!
編輯:wangxiao
相關閱讀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農業農村部7月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表示,將進一步做好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詳細】
國際風景園林與綠色發展交流會在秦皇島舉辦
來自美國、法國、新加坡、韓國等國和中國的2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討風景園林與城市發展之路,探索濱水城市、海綿城市、特色城鎮的景觀設計與實踐【詳細】
湖北秭歸:庫岸生態修復忙
5月29日,工人在秭歸縣茅坪鎮銀杏沱水域庫岸生態修復工程現場施工(無人機航拍)。【詳細】
我國綠色發展應遵循哪些路徑?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