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城鎮化經驗的國際比較與啟示
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需處理好的五個問題
截至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發展相對成功,在類型上與東亞成功追趕型經濟體更加接近,但也面臨著資源環境、全球治理和國情等更多約束條件,提高城鎮化質量面臨嚴峻的挑戰。同時,我國的體制也有自身特殊性。結合國際經驗,推進我國城鎮化健康發展需著力處理好以下問題:
第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戶完整土地權能,更加合理地分配土地增值收益。我國現行土地制度在改革開放之初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率,但尚未賦予農戶完整的權能,且政府和農戶之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關系不合理。亟需在統一的政策框架下,協調好農地這一城鎮化基本的利益關系,為統籌城鄉發展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奠定制度基礎。
第二,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使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頂點盡早到來。我國經濟增長已進入階段轉換期,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頂點到來創造了客觀條件。但借鑒國際經驗,不能坐等環境質量改善,要前瞻性地應對曲線頂點出現之前環境質量快速惡化的趨勢。應高度重視環境治理,積極促進產業優化和技術升級,更加重視市場作用,科學運用管制手段,創新環境治理政策工具,使曲線頂點更早到來。
第三,控制收入差距,使收入分配庫茲涅茨曲線頂點早日出現。國際經驗表明,只有通過系統性的政策才能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日本、韓國控制收入差距的重要經驗之一,就是持續投資于人力資本,使居民充分、公平地參與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在初次分配領域就把收入差距控制在較低水平,并輔之以適當的二次分配。應繼續提高人力資本投資比例,完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完善成果共享機制,增進社會的橫向和縱向流動性。
第四,在城鎮體系之間和內部形成促進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合理分工體系。要完善“創新生態”,改進政府扶持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政策體系,更加重視通過公平參與激發民營部門的創新活力與積極性,充分發揮各類城鎮活力和積極性,鼓勵其平等參與創新和產業升級,在競爭中形成合理的分工體系。同時,也應注重減緩因淘汰落后產業導致的失業和產能消失,避免城鎮凋敝和社會動蕩。
第五,提高治理透明度,引導人民群眾有序參與。我國已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具備了逐步提高民主化程度的條件。應提高治理透明度和現代化水平,引導人民群眾有序參與,構建求同存異、尋找共識的平臺,使得有序參與成為各種利益主體理性互動、進而形成合理預期的機制。
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城鎮化發展戰略和政策研究”課題組
課題總負責人:李 偉
課題執行負責人:劉世錦 韓 俊
課題協調人:侯永志 葛延風
專題負責人:劉培林
王 輝 執筆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