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墻"清綠"不再一刀切 保留三類植物
這種做法是否科學?
園林專家表示基本贊同
對于城墻保護管理中心的做法,南京農業(yè)大學教授郝日明表示:“是否該保留或清理,需要辯證看待,一味地清理或保留,不科學。”他舉例說,像城墻上的爬山虎、薜荔等攀援藤本植物,對城墻基本上有益無害,可以保留。“這在國外也比較常見,房子外面攀爬著綠色植物”。需要清除的植物主要為大部分喬灌木、禾本科等景觀效果差的雜草和入侵植物、對城墻造成傷害的部分多年生藤本。“比如構樹、泡桐等就建議清理,這些樹的根系長粗后,對城墻會有破壞作用。”
昨天,市委宣傳部官微“@南京發(fā)布”也轉發(fā)評論了關于城墻上保留三類植物的微博,并表示:“這樣城墻得以保護,又有別樣風景,你們放心啦!”不少市民對此也表示贊同,網友“@中山衛(wèi)士2010”認為:“南京城墻畢竟有600多年的歷史,如果城墻上寸草不生光禿禿的實在不好看。支持南京城墻保護中心做法,清除對墻體有危害的植物。”
七棵松為何能保留?
它們的根系經過特殊處理
沿著東水關城墻向南走,一小會兒,就能看到城墻頂面上生長的七棵松樹,它們個頭不是特別高,碗口粗,一字排開。這是南京城墻上的一道獨特風景,七棵松樹下還特意設置了游人休息椅,累了可以在樹下休息,看風景。
南京市文廣新局人士介紹,當年修繕城墻前,頂面有一層很厚的散土,偶然間,樹種落在這里生根發(fā)芽。“這七棵松樹最年長的有30年樹齡。”在后來的修繕中,有意把七棵樹留下。當時,工作人員對這七棵松樹的底部做了特殊處理,它們的根系不容易侵入到城墻內部。
明城墻上到底有多少種植物?
曾有人做過調查,當時有266種
明城墻上到底有多少種植物?恐怕沒人能說得清。
2008年,現代快報曾報道過,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張光富帶領他的學生對南京明城墻上的植物做了一次普查,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jié),一遍遍數,發(fā)現古老的城墻,竟然哺育了266種植物。
南京農業(yè)大學教授郝日明曾指導過兩篇學生論文,這兩篇論文有一個共同點,即對明城墻部分段的植物進行了一番調查。
其中,2010年的一篇論文提到,明城墻(月牙湖—神策門段)上共發(fā)現184種附生植物,井欄邊草、野菊、何首烏、爬山虎、白英、薜荔和紫堇等出現頻率最高。而2011年的一篇論文提到,南京明城墻(獅子山-東水關段)上調查發(fā)現共有植物154種,構樹、泡桐、枸杞、薜荔、何首烏、抱莖苦荬菜、紫堇在這段城墻上均有發(fā)現,出現頻率最高。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fā)現富有傳統(tǒng)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qū)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jié)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jié)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chuàng)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