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需要通信、信息化與建筑協同設計
從北京到上海、再到杭州、廣州,近來,關于智慧城市的研討會密集舉行,智慧城市所受關注度可見一斑。在現代城市環境要素中,除了顯性的空氣、水系、街道、建筑外立面、園林綠化外,還有組成整個城市神經網絡的通信設施,組成整個城市軟實力的信息化系統、組成城市室內人居環境的建筑單體與建筑群。新型城鎮化必然是系統化、集約型、精細化、高度協同化的城鎮化,必然要擺脫粗放型盲目建設的模式達到節約能源、降低建造過程的污染、使其充分與城鎮環境融合。因此,在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通信、信息化需要與建筑協同設計。
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新型城鎮化規劃,是今后一個時期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的規劃,開啟了中國經濟新一輪發展的引擎。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智慧城市、生態文明、改善民生為發展目標;智慧城市是以信息化為目標,其中通信又是信息化的基礎設施;與此同時,建筑是城市的基本組成單元,綠色建筑、智能建筑又是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必然要求。在整個城鎮化過程中,建筑是載體,通信是城市的“神經系統”,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統是城市的“神經中樞”。
新型城鎮化建設綠色先行
當前,城市霧霾嚴重與城市的大規模擴張、城市建筑建造過程中的污染緊密相關。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這一年的1月,4次霧霾過程籠罩30個省(區、市),在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有報告顯示,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標準,與此同時,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有7個在中國。
除了氣象不利因素、汽車尾氣、道路揚塵、中國餐飲油煙廢氣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建筑建造過程中的污染,包括材料運輸揚塵、建筑高空粉塵、拆遷與堆場的揚塵等,為此,必須推廣綠色建筑減少城鎮化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
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已貫穿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各行業,呈現出多向交互融合態勢。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具有高知識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顯然,城市通信基礎設施設計、以智慧城市為代表的信息化咨詢設計,以綠色建筑為代表的建筑咨詢與設計、城市規劃咨詢與設計組成了每個城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前期策劃過程中咨詢設計的關鍵內容。
以城市通信基礎設施設計為代表的寬帶城市與光網城市建設、以智慧城市為代表的信息化咨詢設計、以綠色建筑為代表的建筑咨詢與設計三者之間都是以構建新型城鎮化為目標,同時三者之間也存在協同關系,這種協同也產生了新的創意產業: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綠色智能建筑、BIM(建筑信息模型)、美化天線等的協同設計。
智慧城市:
通信、信息化與城市規劃協同
智慧城市是通信、信息化與城市規劃技術協同的最佳典型。高速、泛在的通信網絡是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信息化是智慧城市的實施內容。同時,智慧城市規劃關注城市規劃、城市管理規劃、智慧產業規劃、人文環境規劃等,城市環境保護者逐步關注到城市環境的改善不僅需要硬環境的改善,更長遠的是城市軟環境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包括產業升級、城市管理信息化、城市大數據等。
與此同時,城市規劃不僅僅應關注環境、建筑、管線、交通設施,還應關注貫穿其中的智能、信息化措施。為了做好智慧城市建設,首先必須做好智慧城市規劃。現在,在許多智慧城市的規劃中基本都涵蓋以下四大部分內容:智慧基礎設施、智慧政務應用、智慧產業發展、智慧人文環境。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新型城鎮化等將成政府投融資主要方向
日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詳細】
“特色”引領新型城鎮化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就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我國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十九大報告在回顧過去5年工作和歷史性變革時指出,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詳細】
著眼“新”的特質抓好新型城鎮化建設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加大對新型城鎮化的理論研究力度,著眼【詳細】
寧夏出臺新型城鎮化“十三五”規劃
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審議通過了由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牽頭編制的《寧夏新型城鎮化“十三五”規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