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小機場”建設潮 凸顯畸形政績觀
據報道,目前多地正掀起一股“小機場”建設潮,主要用于起降支線航班。看似繁榮的背后卻是全國近八成“小機場”缺乏足夠的客流支撐而虧損,靠巨額財政補貼維持。
網民認為,地方政府機場建設熱持續(xù)不退,說到底還是GDP掛帥和政績思維在作祟。支線航空要健康發(fā)展,應該科學規(guī)劃,謹慎投資,達到運力和客流量的匹配,提高航空經濟輻射力。
政績沖動百姓買單
網民認為,唯“GDP”主義和追求政績是“小機場”建設熱持續(xù)不退的根本原因。
據媒體報道,一般情況下,一個簡陋一點的小機場投資大約3億至5億元,標準高一點、規(guī)模大一點的支線機場投資規(guī)模可達十幾億元。基礎建設投資就有了“保證”,GDP自然就上去了。
網民“段思平”說:“這邊廂,八成小機場扭虧無望;那邊廂,多地建機場大干快上。明知‘小機場’可能虧損,一些地方卻還趨之若鶩的原因就在于可以把GDP數據做得好看。”
“政府對機場的非理性投資,花的都是納稅人的錢。”網民“快樂時健”說,這樣的“政績工程”和“面子工程”,最終導致的是供需失衡、資源浪費,不能不讓人心痛。從“虧損賬”的角度而言,地方政府應該向社會公開,到底給機場補貼了多少,不能讓這筆財政支出成為“不能說的秘密”。
審批錯位違背市場
有網民認為,政府審批建設的“小機場”長期依靠巨額補貼運營,違背了市場規(guī)律,對經濟拉動作用依然有限。一個耗資巨大、成為城市負擔的大項目成不了政績,很可能成為敗筆。
有網民表示,“小機場”建設高燒不退是政府審批職能錯位造成的后果。政府對于類似機場這樣的大型基建項目,具有行政審批的權力,這就要求政府在審批機場建設項目時,必須嚴格按照市場規(guī)律,對當地客源以及其他交通設施的情況有準確的判斷,按照市場需求而不是地方政府需求來行使審批權。
網民“祁海”認為,許多城市建了機場之后還是很窮,并未提升地方形象。這些機場沒有客流和貨流,無法帶旺當地百業(yè)。除了建機場須耗巨資,開航之后的運營保養(yǎng)成本也很高,若虧損,便是燒錢的無底洞。
科學規(guī)劃統(tǒng)籌運營
網民認為,像機場這樣綜合投入巨大、經濟成本較高的基礎建設,應該科學規(guī)劃,充分論證,謹慎投資,算好經濟賬。
網民“李琴”指出,機場建設是為擁有更便捷的交通,不應單純成為政府政績的體現,應量力而為,結合當地經濟發(fā)展水平、人流貨流量以及未來的發(fā)展?jié)摿Φ葼顩r進行建設,以需求為導向,以實用為原則。
網民“梁月生”指出,我國支線機場的問題不在建設機場本身,而是盲目修建,不顧大局的鋪張浪費。建議逐步開放三四線城市的機場建設并開設航班,逐漸形成運輸和盈利能力后再開放下一批城市,當然這些城市的考核應該由中央相關部門統(tǒng)一部署,既要有需求,又要不與周邊城市沖突從而造成浪費。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觀察:“政績觀”成指揮棒城市規(guī)劃誰說了算
近日,原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免職。廣東一知名城市規(guī)劃師在微博上批評“出事官員”不懂常識,規(guī)劃“瘋狂又狂妄”,山頂挖湖,山地修建百米大道。 “規(guī)劃規(guī)劃,紙上畫畫。”專家“炮轟”官員的背后,凸顯出近年來城市規(guī)劃的種種亂象。【詳細】
大連:十六億元補助重點綠化項目建設
今年,我市確定建設青山生態(tài)系統(tǒng)工程重點項目769項,其中市級重點項目9項,植樹940萬株,造林4.9萬畝;縣級重點項目760項,植樹6087萬株,造林23.6萬畝。為順利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我市繼續(xù)出臺并調整青山生態(tài)系統(tǒng)工程建設支持政策,市財政將投入16億元補助重點綠化項目建設。【詳細】
綠色建筑補貼模式將明晰:開發(fā)商與消費者分享
“綠色建筑質量”以及“補貼處罰機制”是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以下簡稱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在4月1日北京舉行的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jié)能大會上提及最多的關鍵詞。【詳細】
“短命建筑”給干部“政績觀”敲警鐘
重慶朝天門港口地標性建筑重慶港客運大樓及三峽賓館近日被爆破拆除,這兩座地標性建筑使用也就20年左右。專家指出,城市規(guī)劃的短視和混亂,加上房地產開發(fā)的利益沖動,造就了各地的“短命建筑”之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