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新型城鎮化之路:生態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設計師理念”
未來之城:自力更生與可持續
城鎮化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成為城市居民,城市人口正在急劇上升。“現在的農業產出不夠支撐所有城市的需求,我們需要四個地球來支撐人的消費”邁克爾·索金不無擔憂的表示。他指出當今城市正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消失,因為現在的城市建設停留于重復性大規?;A設施建設,我們必須堅守原則,對在形式和運用層面上根深蒂固的觀念進行轉變,并堅持城市空間的社會性和民主性是區別城市與實踐概念的核心。緊接著,邁克爾·索金分析了四個具有不同概念空間的項目,從不同側重點探討了城市能夠在何種程度上體現自主性,其“垂直農場”等實現城市自力更生的設想,對全球范圍內的城市轉型提供了啟示。
城市需要自力更生,也需要可持續的發展。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公園與城市景觀部負責人謝爾·尼爾森提出了PLUREL項目,指出該項目對城市邊緣地區的土地沖突和所面臨的壓力將進行有效的管理。他認為實現城鄉的可持續發展有四個策略:1、實現更好的區域聯合、協調發展交通、土地使用和開放空間規劃;2、城市控制和城市致密化——發展綠色緊湊型城市;3、保護藍色和綠色基礎設施;4、保護農業用地,提升當地產量,同時加強地域水平管理,給予更多的政策性重視。
新型城鎮化應該如何發展,十二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仇保興提供了ABC三種低碳城市發展模式。A模式是“技術為本”,高投資與高技術兼備,但卻難以推廣;B模式是“逆城市化”,特點是外部植入與被動適應,卻難以持續;C模式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模式,建造成本適當,自身能夠可持續發展,方便推廣復制。仇保興相信C模式是傳統智慧、適用新技術、智慧城市以及合理城市規劃的最佳“組合器”,人們應該防止A模式和B模式,堅持C模式,以人為本的建設低碳生態城市。
城市設計師:人本主義與自然主義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城市設計師是重要的參與者和引領者,他們是城市靈魂的塑造者。十幾位行業專家探討了城市設計師的理念,強調城市建設要以人為本,并表達了崇尚自然的城市設計理念。
畢路德合伙人杜昀表述了闡述內心與自然平衡的三個態度:1、包容殘舊,不全盤否定舊建筑而是保留可識別的區域;2、精心與敬畏,設計師應包容生態條件以達到人與自然的平衡;3、減少與簡單,提示當代社會追求奢華與大氣的同時不可缺少對意境的追求與思考。
廣州土人首席設計師龐偉提出好景觀的評判標準應該是生活、心靈和土地,他認為設計師應該有高于物質的心靈之光并以此來指導景觀建造。
山水比德董事長孫虎提出以山水審視和解決城市化問題的思路,并從單純的自然層面逐漸上升到自然與文化并重,將探索不斷向縱深推進。他主張新山水應關注時間線性下的動態演進過程,同時承擔起建構一切生命共存關系的責任與平臺。
重慶大學建筑規劃學院褚東竹教授通過介紹重慶發展面臨的機會與困境,表達了對江北城格式化與非人本的惋惜。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發展生態健康城市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東方園林首席設計師李建偉認為城市生態是相互關聯的系統,單獨的建造綠帶、廊道和花園不能改變整個城市的生態結構。
奧雅設計集團首席設計師李寶章則闡述了推動社會—生態建設的八個步驟:現場感知、關愛社會、宣傳與布道、策劃與發起、組織與跟進、溝通與合作、知行合一、評判與發布,強調只有全社會的參與才能實現真正的生態健康。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