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升級 生態順德
談論起廣東順德,一般人的印象無非是以下幾個:“美食”,順德廚師甲天下,美食種類更是花樣百出;“制造業”,強區域經濟代表,美的、格蘭仕、萬家樂等知名企業長盛不衰;“特色經濟”,陳村花卉,龍江家具,樂從鋼鐵等等,不一而足。而現在你如果來順德,相信你的印象中會多出一個詞語:“花園”。
自2011年7月,順德區政府明確“城市升級引領轉型發展,共建共享幸福順德”的發展戰略以來,城市升級的核心任務之一,實際就是要完成順德“綠色升級”,讓順德由一個之前知名的“工廠區”,變成宜居生態,處處花香鳥語的“大花園”。經過超過3年的努力,順德的“綠色建設”已取得非常大的成績:新增和改造綠化面積1117公頃,新增和改造公園126個,新增和改造道路綠化約200公里,綠地率達38.02%,綠化覆蓋率達39.9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9.01平方米。
而這一切,只是“綠色升級”的第一個邁出的堅定步伐,未來兩年這種升級將從大良、容桂等中心城區擴展到全順德,生態綠網更加完善,以濱水景觀、道路橋梁、公園、綠道、林蔭停車場等為載體,立體化、全方位、多層面打造生態綠網體系。相信到那個時候,“花園順德”將是更多本地市民和外地客人的共識。
濱水綠帶:
“生態綠廊”呼之欲出
三年的“綠色升級”中,濱水綠帶的建設尤為矚目,其中。依托德勝河、桂畔海一河兩岸,打造長約28.5公里、面積達210公頃的濱水景觀帶,現已完成桂畔海南岸濱水景觀(105至太艮路段)、德勝河南岸容奇大橋到德勝大橋之間、容奇大橋以西、德勝河北岸105至順風灣段濱水景觀工程;依托碧桂路、105國道、南國路、新城區主要道路改造提升,改造新城片區段的綠化景觀,新增及改造的綠帶面積超過50公頃;新城區已形成以順峰山公園為綠心,以德勝河、桂畔海一河兩岸為濱水綠帶,以骨干路網、新城區主要道路為載體的綠廊,新城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以綠化基礎設施為載體的生態文化休閑帶將新城的政務商務區、生態居住區、科技研發區、中央活力區有機串接。
以上三個建設完成的濱水綠帶,具體位置都在順德新城,三個綠色區域如同劃下的“綠色筆畫”,形成目前順德最有代表性的“生態走廊”。實際上,順德近年來綠化建設累計投入超過10億元,實施和完成綠化建設項目494個,新增和改造綠化面積1117公頃,新增和改造公園126個,新增和改造道路綠化約200公里,綠地率達38.02%,綠化覆蓋率達39.9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9.01平方米。上述指標遠超國家園林城市、森林城市所要求的指標。
在2014年佛山佛山市的綠化建設工作在省政府考核中名列第一,順德的綠化建設的數量和質量也在佛山名列前茅,并被省政府表彰。
水網綠化:
大小水系均綠色覆蓋
濱水綠帶的改造,其實不僅僅是植樹種花那么簡單,其中一項重大改造,就是對順德區內大小水系的凈化、綠化工程。近年來,順德區國土城建和水利局對順德水道、潭州水道、桂畔海、德勝河一河兩岸以及區內其他主干河涌等推進濱水綠化景觀提升改造,總綠化里程50多公里、綠化面積約330公頃。目前,已完成綠化里程20多公里,提升面積近130公頃。
此外此項改造,還依托骨干路網,打造生態綠廊。先后完成了廣珠西線沿線生態景觀林帶及節點的綠化工程、廣湛高速(佛開高速)生態景觀林帶工程以及碧桂路、南國路、G105國道、高富路以及珠二環倫教、勒流、杏壇、龍江4個出入口節點及沿線和均荷路、“橫九”均安段等道路綠化工程沿線綠化景觀改造。在我區初步形成了以區內主干路網為載體的縱橫128.7公里、綠化面積超過362.15公頃的生態綠廊。
鎮街升級亮點紛呈,打造立體化升級格局。在落實市、區城市升級項目的同時,各鎮街的城市升級綠化工作亮點紛呈,城市升級行動由點到面,全面開花。如大良街道完成了桂畔海南岸的濱水景觀工程,正推進德勝商務區中軸線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容桂街道完成東湖公園、德勝河南岸濱水景觀提升工程等綠化景觀提升工程;龍江鎮完成天湖森林公園等項目。
水網綠化,這項綠色升級行動已從中心城區延伸到村居社區,從主干動脈深入到了毛細血管。以萬村綠、一村一公園、綠道網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村居綠化美化;以內河涌整治、濱水景觀提升為平臺,有效改善村居環境。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安徽出臺綠色城市指標綠色生態將有評價標準
城市建設發展到底“有多綠”,今后將有科學統一的評分標準。記者從安徽省住建廳獲悉,《安徽省綠色生態城市建設指標體系(試行)》出臺,這是全國首部城市級別綠色生態指標體系,其中不少指標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詳細】
評論:以“雙修”推動城市轉型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制定并實施生態修復工作方案,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城市“雙修”即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是治理“城市病”、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也是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基礎。【詳細】
住建部:特色小鎮要特在綠色發展生態文明
住建部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在特色小鎮建設中要保持和彰顯特色小鎮特色,要特在綠色發展,特在生態文明,要尊重小鎮現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區,保持小鎮宜居尺度、不盲目蓋高樓,傳承小鎮傳統文化、不盲目搬襲外來文化。【詳細】
山東:支持綠色生態示范城區(鎮)建設
記者從山東省財政廳獲悉,為推動綠色建筑發展,促進山東省綠色建筑由單體推廣向區域發展轉變,2017年山東省級財政籌集資金1.2億元,大力支持綠色生態示范城區(鎮)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