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智慧城市發展的四條成功經驗
第一、體制機制的完善
首先是思想觀念,要解決目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盲目自大,忽視基礎建設。無視承載能力,能耗過大,千篇一律,貪大求洋怪異。信仰的缺失,信任體系的破壞,文化的低俗。罔顧產業培育和一二三產的有機布局,導致產業結構的失衡。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完善組織體系,整合資源,建立相應的制度體系,建設受過良好教育、有技能的人才隊伍,培育相適應的產業結構和產業體系,探索創新體系建立,具有信息通訊的基礎設施,對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提升。在保障體制上完善政策,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元主體、全球參與”的新型投資模式。
第二、發展規律的掌握
智慧城市真正要取得的實效,很重要的是懂得和掌握城市發展的規律。城市從發展的角度來講,有四個環節必須是緊緊地扣住的:規劃、建設、管理、運行
城市規劃,要解決好三個問題:
1、決策層面,是對空間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
2、業務層面,通過多規融合,實現經濟發展規劃、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規劃、信息化規劃、投融資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多項規劃融合,著力解決過去各項規劃“幾張皮”的問題,使規劃更具可操作性,達到城市空間布局的優化,城市功能的完善;
3、項目層面,做好實施方案,從指導思想、目標方向、內容重點、實現路徑、保障措施等落實。
城市建設,按照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要求,我認為有三個關鍵詞要扣緊:
第一關鍵詞是“適用”,所謂適用,就是要講究民族性、時代性、地域性,要符合習俗、氣候、材料等;
第二個關鍵詞是“經濟”,就是要講究節能、節水、節材、節地;
第三個關鍵詞是“美觀”,既承傳文化歷史,也要借鑒創新。
城市管理,就是如何城市管理網格化、精細化、智能化的問題,在數字城市建設的時候,建設部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模式,倡導數字城管,對城市的部件事件進行了網格化的管理,并由此從城市的市政設施的管理進一步拓展到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領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應和成果。所謂比較好的效應,它不僅僅是業務上的,支撐了我們行業的管理和城市管理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培育了產業。
城市運行,建立以人為中心的社會安全、生產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等多個維度的安全保障體系;重視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保障是一個長期性工作,是一個不斷實施、檢查和改進的過程城市應急響應,面對突發事件如自然災害、重大事故,環境公害及人為破壞的開展應急管理、指揮、救援等,為城市的公共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這四個環節,是城市發展的內在的規律,我們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必須緊緊抓住不放,否則我們就會隔靴搔癢。
第三、新興技術的應用
這個更重要的是中間有一個轉換,也就是說新興技術要和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和運行結合,怎么樣結合?這中間是有一個轉換的,這個轉換至少包括四個方面:
一、要講究經濟實效,它體現在節約、效益、功能;
二、注重集約智能,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數據、資源和人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信息通信技術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智能模式;
三、模擬仿真,建立可視化、復雜計量模型的可視化決策系統,模擬仿真涉及綜合集成技術,涉及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交互技術、傳感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它用計算機生成逼真的三維視、聽、嗅覺等感覺,使人作為參與者通過適當裝置,自然地對模擬結果進行體驗和交互作用;
四、安全可控,運用大量的可控技術,對城市各種生命線,交通、管網、電網、通訊線路監測,對城市建筑、橋梁各種設施的監測,對危險進行預測,使得城市能夠正常運行。我們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運行尤其要研究如何運用現代技術來支撐城市的正常化運轉,盡量避免城市重大缺陷,不要出現重大錯誤;城市一旦建成,往往不太可能推倒重來,這時尤其需要技術的支撐。
第四、創新模式的探索
這主要包括三個要素:
注重政學產研用資支撐體系建設;
注重人才和知識體系的構建;
注重實效績效。
關于人才和知識體系建設,特別是現在整個社會進入到一個服務型社會,到了知識經濟社會,原來我們社會經濟的變遷要素主要是土地,勞動力和資本,那么下一輪社會發展中,變遷的根本要素是什么?我認為就是人才,也就是知識的改進、利用、創新要成為社會變遷的根本要素,這點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應該注重教育和培訓,掌握和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信息技術,成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應該注重法制意識,增加約束力和行動力,使我們和自然、社會的相處,更加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改變一味向自然、社會索取的方式。
以上四條經驗,是經過我們兩年的試點總結出來的,對于我們健全智慧城市發展有很大的參考作用。
我國智慧城市的下一階梯
我們在智慧城市的下一步推進工作中,對于城市,要尊重我國城市多樣性、復雜性的特點,分階段的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工作,逐步達到城鎮生態完整性、服務多樣性、資源安全性、管理科學性、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充分尊重地方城市的首創精神,關注多種單元形態和專業特色試點,取得點上突破,總結典型模式,凝煉提升,形成體系,上升為標準,進行規模化推廣。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