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工業遺產保護成效卓越
“沒想到白塔公園建在鐵路上,原來那么亂糟糟的地方,現在卻煥然一新。舊鐵軌、龍門吊、蒸汽火車……”網名“葉子ZGR”的老者感嘆,這里讓他知道了老杭州的一段歷史。
白塔公園原是閘口火車站區域,108年前我省第一條鐵路—杭州江墅鐵路的始發站;上世紀50年代起作為鐵路貨場使用,也是杭州鐵路機務段的辦公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杭州5萬知青奔赴北疆的出發地。留存有鐵軌、火車、信號燈、倉庫等浙江鐵路工業的印記……
今年5月1日,白塔公園一期建成開放。“首日就迎來大批游客,由老式蒸汽機車牽引的綠皮火車前,排起長隊,儼然‘春運’再現……”當地媒體報道說,大量鐵路遺存被賦予了新的內容。這里將成為杭州鐵路博物館,供人們賞景懷舊……置身其中,不由得欽佩杭州決策者們的奇特睿智:舊貌新顏,神來之筆!
“閘口火車站遺址的‘廢物利用’,是我們精心保護古城歷史遺存的實證之一。”杭州市規劃局局長張勤表示,工業遺產是一座城市發展歷程的重要“記憶”,杭州市將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作為古城綜合保護的重要內容來做,探索創新,扎實推進,取得了不少開創性的成效。至今已專項規劃梳理出69處,進入了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新時代……
杭州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多有創舉,成效卓著,走在全國前列。原全國人大常委、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主任毛昭晰教授評論說:“杭州市規劃部門功不可沒!”
城市發展史的胎記 工業化進程的見證
—工業遺產保護邁向制度化
作為江南富庶之府,杭城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之一。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出現了空前的大發展。時移世異,到了上世紀80年代,曾經對繁榮杭城發揮過“龍頭老大哥”作用的工業,開始了步入郊區化的轉折時代;上世紀90年代起,工業企業加速“退二進三”、“優二興三”、“關、停、并、轉”……
工業企業逐步淡出主城區,給處理這些工業建筑遺產的“身后事”提出了新課題。廠房、倉庫、水塔、碼頭、冶煉爐、煙囪、鐵軌等,承載了企業發展史的工業遺存,在通常人的眼里,已是過時的棄兒,現代城市的“傷疤”……
“工業建筑遺產對于杭州,是主城發展中的重要環節、歷史胎記。如果將杭州比作一部史書,那一幢幢的工業建筑,就是一卷卷的分冊,留存著杭城的生命信息和‘活化基因’,是工業化歷史的見證,決不能丟棄。”杭州市規劃局副局長劉曉東博士回憶說,在一些城市熱衷“大拆大建、拆舊建新”之時,杭城的決策者們較早地體悟到了它的價值:科學保護這頁“城市記憶”是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應有之義,是傳承杭州工業發展史的必然要求,務必應保盡保、充分利用!
旋即,杭城的工業建筑遺存時來運轉,開始了鳳凰涅槃般的命運大轉折;古城杭州,開啟了“廢物利用”、變廢為寶,“傷疤變靚景”的新時代!
“規劃設計,龍頭引領。”肩負城市規劃重任的杭州市規劃局,自然責無旁貸。他們不負眾望,開拓創新,探索前行,為杭州市工業遺產保護專項規劃的編制與實施,立下了汗馬功勞。經幾年努力,建立了多層次的保護規劃體系:
—2007年,組織開展了細致的《杭州市工業遺產普查》研究。經艱苦細致的地毯式排查,摸清了市區的工業遺產家底,初步整理出保護名單。
—2年后的2009年6月,啟動編制《杭州市區工業(建筑)遺產保護規劃》。這個杭州市工業遺產保護的專項規劃,挖掘和整理了工業遺產現狀資源,提出了全面、系統、科學的保護策略和利用模式,構建了保護總體框架。
“給了工業遺產一張‘戶口’,實踐表明作用極大”。規劃的起草人,現任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毅棟說。
—1年后的2010年,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經市政府頒布實施了《杭州市工業遺產建筑規劃管理規定(試行)》。明確市規劃局為規劃審批管理主體,市發改、建設、經濟、國土、房產、文物等相關部門配合,由此理順了工業遺產建筑的審批管理關系,改變了過去因職權不清帶來的保護利用難實施的問題。將所有的工業遺產建筑納入一盤棋,統一規劃管理,使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走向制度化、法制化。
“這是全國首創!填補了國內的空白,是對工業遺產建筑規劃管理工作的重大突破,對于其他城市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國內規劃、建筑及文保界的專家給予了高度評價。
奇思妙想變廢為寶 探索創新廣受推崇
—《杭州共識》開啟保護新里程
“2009年國慶節。運河之畔,中國刀剪劍、傘和扇3大特色博物館亮相,成為轟動杭城的新聞!”拱墅區的一位老干部至今記憶猶新,贊其為“變廢為寶的杰作”,顯示了遠見卓識!
“刀剪劍、傘、扇加上工藝美術博物館,總建筑約4萬平方米。在規劃建設中,巧妙把老廠房、‘老字號’的保護有機結合,老面孔沒大變,里面可大變樣了。”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江凱達規劃師介紹,刀剪劍博物館、傘博物館,原是市土特產公司橋西倉庫,扇博物館是通益公紗廠的老廠房,工藝美術博物館是紅雷絲織廠的舊廠房。改建而成的4大博物館,成為以刀剪劍、傘、扇、工美展示為主題,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傳、娛樂、購物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級博物館……
上述的老廠房、老字號,就是杭州市界定的工業建筑遺產,它們是“那些對工業文明產生發展見證作用,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諸如各歷史階段工業建設留下的,具有歷史學、社會學、建筑學和科技、審美價值的工業文化遺存。
“我們已明確老城區工業遺產90多處,其中已列入保護名錄的41處,28處擬推薦為工業遺產,還梳理出有待進一步論證的22處。”劉曉東說,它們集中分布在半山、石橋、拱宸橋、祥符橋小河、古蕩留下、望江門外、中村石龍山6個區域。后來普查已擴大至蕭山、余杭等……
積極探索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杭州作了許多有益的嘗試,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比如,較好地破解了保護對象確定難、規劃編制難、用地和建筑審批難、利用驗收難等。經市政府頒布實施的《規定》,明確創新土地使用性質分類;引導工業遺產開發模式,創建再利用長效機制;突破現行規劃管理規定,充分發揮設計師的“二次設計”創意思維……
如今響當當的杭州工美博物館,幾年前還是紅雷絲織廠的廠房,機杼聲一片。后來絲織廠搬遷,老廠房按當時市價可賣3億元。但杭州卻果斷放棄,出人意料地“翻新”成博物館。當地媒體稱此為“奇思妙想”的創意結晶,“整容術”相當高超。
2012年11月,中國城科會名城委和杭州市政府主辦,杭州市規劃局等承辦的“中國工業遺產保護研討會”在杭州舉行。與會專家經實地參觀考察,總結提升杭州經驗,發表了著名的《杭州共識》。劉曉東是牽頭起草者,他指出,《杭州共識》的主要亮點是將工業遺產納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建立登錄制度;創新審批管理機制;加快制定相關法規規章;完善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加強適應性再利用;關注已不具備新工藝革新和新生產功能的工業遺產;倡導活態保護。
“此次全國性大會之所以選址杭州,就是因為杭州的保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與會專家評價說,《杭州共識》的誕生,標志著在政府主導下,積極保護近現代工業遺產、傳承工業文明、促進城市科學發展開啟了新的里程。
保留工業文明烙印 老廠房煥發新活力
—科學保護再利用實現多贏
“周上德同志:你給杭州市長的建議信收悉。現就你對杭州熱電廠已征遷,其高大煙筒可成為大杭州的新地標等建議,答復如下:該建筑群是已推薦尚未列入保護名錄的工業遺產。本局于2008年編制了設計方案,以促進單元規劃與地塊建設的銜接。相信該廠及其高大煙囪,會成為城市的活力增長點和新時尚地標”……
這份詳細的《信訪答復書》,是日前在市規劃局看到的。署名人孫先生是該局的工程師。聯想到10月30日網友“我是飯團”一天發表7個圖文帖子,贊揚杭州7處老廠房華麗轉身為“小資創業圣地”,不禁感慨:有著公眾的關心支持,相關部門的認真負責,杭城的工業遺產保護豈能不出色!
從答復書和市規劃部門的介紹中,我們了解了杭州的諸多成功做法與智慧:將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納入城市設計;單獨編制重要工業遺產項目保護規劃;在控制性詳規中落實保護利用要求。在尊重現狀、滿足保護要求和符合城市設計的基礎上,提高了老廠房的利用率,營造了良好的商業氛圍,又達到了很好的空間視覺效果。既保留了工業文明的烙印,又使其煥發出新的活力。
堅持應保盡保、積極保護,適度、合理利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保護。根據保護實施主體的不同,市規劃、文物等相關部門總結出兩種模式。一是政府主導的保護和利用,主要是公益性的公共設施,如博物館、公園等。如市政府出資,在運河邊利用工業遺產建了3個專題博物館,既保留了橋西歷史文化的一個片段,更成為傳承非遺的重要場所和運河旅游的一個亮點。
再是以企業為主體的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由產權人或投資主體實施,主要用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富義倉是歷史上米市、倉儲和碼頭運輸業等發展、繁榮的實體見證。杭州文創投資公司租賃后,以百年老建筑為基礎,將其打造成集創意辦公、展示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創意空間。
位于轉塘街道的鳳凰創意國際,其核心啟動區為原雙流水泥廠。通過選用現澆混凝土、鋼構、玻璃幕墻等,實現新舊材質“和諧的意外”。其他如唐尚433、A8藝術公社、杭絲聯166等創意產業園,都是相關企業實施的工業遺產項目……
所有這些,無不展現了杭州相關部門的“奇思妙想”。保留下來的工業遺存,經重新定位,以其嶄新的時尚氣息、先鋒姿態,成了招商引資的資本,新的經濟增長點。據拱墅區2011年度的統計,5家工業遺產創意園已入駐企業89家,吸納1068人就業,主營收入達2億多元,同比增長87%,創稅金926萬元。
“工業建筑遺產的科學保護和利用,正成為杭城的新業態,社會綜合效益將不可估量。”市規劃局負責人總結說,它促進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改變著城區的空間結構和肌理,豐富了街區景觀;帶動文化創意等三產發展,增強了區域經濟競爭力;發展了社會公益性事業,提升著城市的美譽度、影響力,為杭州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廣州全市公園將逐步拆圍透綠
廣州公園內被圍墻【詳細】
日本栗林公園 承襲唐風漢俗
蘇州是園林的大觀園,各式各樣的園林寄寓了無數王公貴族或風雅人士的夢想;日本承襲了中國唐風漢俗,對庭園的經營也不遑多讓,歷代藩主、將軍甚或天皇,無不精心設計優雅的庭園,既可休閑又能附庸風雅。此次廣島四國之旅,幸【詳細】
航拍沙巴最美酒店,俯瞰東姑阿都拉曼公園
由于香格里拉離沙巴國際機場特別近,所以經常會有飛機飛過,沒有經過申請是不能私自航拍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