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智慧城市"規劃綱要(2014—2020年)
二、規劃思路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堅持“協同、融合、共享、創新、便民、安全”的原則,突出信息資源整合開發利用的主線,著力推進以“一庫、二中心、三領域、四平臺”為總體框架,即以城市公共基礎數據庫為基礎,以政務云計算數據中心、智慧城市運行管理指揮中心為載體,以滿足政務管理、產業經濟、民生服務應用需求為導向,以數據交換與共享平臺、大數據平臺、智慧城市運行綜合管理平臺、智能門戶公共服務平臺為核心,建設“智慧泉州、幸福泉州”,為市委、市政府打造泉州經濟升級版、改革創新示范區、生態宜居幸福城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基本原則
1.統籌協調,前瞻設計。統籌泉州產業、民生、政務發展和體制創新、模式設計等多方面的創新要求,結合城市發展總體戰略目標和民營經濟發達等產業特色優勢,深度研究和跟蹤智慧城市的最新演進,探尋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創造更加科學前瞻的智慧泉州發展新格局,為未來發展“預留”盡可能多的空間。
2.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堅持開放合作的理念,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信息化建設,通過產城示范區、合資公司等市場化運作,構建以政府為引導、企業和市民為主體、市場為主導的推進體系,分階段發展,滾動推進實施計劃,促進智慧泉州建設持續深入發展。
3.基礎共建,資源共享。加快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為智慧城市發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服務保障,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推動集約化建設,突出資源的共建共享以及數據的有效整合與共享交換,逐步推進政府信息資源向社會的合理開放。
4.立足產業,服務民生。與泉州產業經濟緊密結合,依托實體經濟培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信息產業發展,大力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產品與服務的研發及廣泛應用,以優化的環境和先進的設施助力泉州產業發展升級。著眼于市民生活改善,不斷提高城市運行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使廣大市民、企業切實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實惠和便捷。
5.創新應用,示范帶動。積極推進技術與業務的融合、商業模式與行業應用的創新。按照“急用先用、先易后難”的原則,圍繞產業、民生等領域的信息應用重點,集中力量,夯實基礎,加快突破,優先安排跨部門的、關系產業與民生重大問題的項目,分步驟、有序推進重點工程建設,以重點領域示范和試點帶動智慧城市建設整體工作。
6.標準先行,安全可控。堅持急用先行、縱橫銜接的原則,建立智慧泉州標準體系和標準化協作機制,確保智慧泉州各平臺和系統之間的互通共享和有序建設。堅持積極防御、綜合防范,構建完善、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確保在新技術、新業務、新應用環境下的信息安全。
(三)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2014—2020年):通過信息資源集約共享、生產經營虛實結合、建設模式開放創新、應用服務協同融合等手段,到2020年,將泉州建成以“信息網絡泛在可靠、政務管理協同高效、產業經濟創新增效、民生服務普惠便捷”為主要特征、極具競爭力的國內智慧城市標桿。
信息網絡泛在可靠。在全市基本形成一個“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任何物”都可以上網的環境,光纖寬帶和無線寬帶覆蓋全市所有空間,建成面向政府和企業的云計算數據中心,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和網絡互聯互通局面形成。
政務管理協同高效。建成共享開放的全市公共信息資源體系,支撐面向各政府部門的決策管理和公共服務;建成全業務、全流程、集約化的電子政務體系和覆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領域的重要政務信息系統,形成“虛擬政府”,提升區域一體化的公共服務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
產業經濟創新增效。形成“三產互動、智慧融合、集群創新”的產業經濟發展模式,實現以現代農業為特征的第一產業、以現代工業為特征的第二產業、以現代服務業為特征的第三產業“三產”齊興互動;拓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重點行業和企業的普遍應用,促進“兩化”深度融合,實現生產經營智能化和品牌保護物聯化,形成“互聯網”制造模式;通過C2B、O2O等電子商務模式創新發展,有效促進企業成本降低、生產經營效率提高、市場拓展和經營模式的創新,建設全國電子商務示范城市;推動物聯網、云計算、電子信息、軟件、數字內容和信息服務等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一批重要產業基地和龍頭企業。
民生服務普惠便捷。信息應用在交通、醫療、教育、文化、家庭、養老、社區、安全等民生服務方面釋放巨大能量,并延伸到基層社區和農村,為公眾提供隨時、隨地、隨需的全方位服務,建成國家信息惠民示范城市;面向社會合理開放政府信息資源,引導多方力量積極參與開放數據的挖掘加工,提供豐富多樣的民生信息服務應用,促進泉州社會信息消費快速增長。公眾暢享“普惠、文明、安全、便捷”的信息時代品質生活。
2.近期目標(2014—2015年):到2015年,建成功能相對完善的信息通信技術基礎設施,形成信息資源高效融合的公共信息服務支撐平臺,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信息產業集群,并在政務管理、產業經濟和民生服務的智慧應用上取得重大突破。
信息網絡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基本建成寬帶、融合、安全的智能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全市互聯網出口帶寬達到1500G以上,完成全市全光網絡的全覆蓋,實現城區家庭寬帶用戶平均帶寬50M,鄉鎮寬帶用戶平均帶寬達到20M,構建以OTN和IP承載網為核心的下一代固定寬帶網,提供高帶寬、高可靠性的骨干網;支持部署以TD-LTE及FDD-LTE為主要方式的4G網絡建設, 2015年前實現主城區及重點鄉鎮4G網絡100%覆蓋,在交通樞紐、商業密集區及政務區WLAN熱點達到100%覆蓋;形成政務外網、政務內網安全合理的布局,建設政務云平臺、容災平臺及統一的資源調度管理平臺。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