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設計須避“怪”
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對外觀將進行必要規定
本市歷史文化建筑將摸清家底,分類制定保護方案。對習總書記提出的“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北京回應:將在城市總體規劃修編過程中,對建筑整體風貌提出要求,對建筑體量、尺度、風格、色彩、形式、材料等基本方面進行必要的規定。“求怪的建筑,是盲目自大,還是要回到健康心態。”副市長陳剛表示。
另外,北京將制定舊城人口、產業發展規劃,編制舊城建設“負面清單”。在城鄉空間中,本市將保持并強化歷史上形成的整體景觀格局。
東交民巷等申報歷史文化街區
昨天,首都21屆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展覽在北京規劃展覽館開幕。北京名城委專家工作會暨建筑文化傳承與創新座談會同時召開。
記者從會上獲悉,名城委辦今年重點進行了總體規劃修改名城保護部分專項研究,推薦皇城、南鑼鼓巷、雍和宮至國子監地區、東四三條至八條、東交民巷、西四北頭條至八條、什剎海、大柵欄共計8片歷史文化街區申報中國歷史文化街區。
副市長陳剛在會上表示,要挖掘首都歷史文化和建筑文化資源價值。摸清家底,分門別類歸類總結,提出明確的保護思路和理念。按規劃先行的要求,針對不同層次、類型的歷史文化街區,有針對性地編制保護規劃和標準規范,完善房屋管理規則。
用制度避免“怪建筑”出現
“求怪的建筑,是盲目自大,還是要回到健康心態。”陳剛提到“怪建筑”時說。他表示,要利用總體規劃修改契機,增加城市設計的內容。進一步細化建筑設計的規范要求,提高建筑設計水平。通過城市設計確定建筑整體風貌要求,對建筑體量、尺度、風格、色彩、形式、材料等基本方面進行必要的規定。
今后要注重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為城市風貌和人居環境創造和諧宜居的場所。明確城市設計分區管理的原則,使北京既保持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風貌,又體現國際城市的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
如何避免出現“怪建筑”?陳剛表示,要用制度約束低俗粗糙的設計作品出現,完善方案審查制度。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建筑設計有時候要聽聽房子自己的意見
近日,設計權力榜在北京頒獎,諸多獲獎項目中既有日本設計師改造的北京大雜院,也有中國學者策展的城市設計檔案展覽。細細了解這兩個項目不難發現,其中蘊含的設計師、策展人關于城市與設計的思考,正切合了本屆設計權力【詳細】
深圳發布建筑設計新規 釋放建筑創作空間
為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水平,推進建筑設計的標準化和規范化,1月11日,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發布了《深圳市建筑設計規則(修訂稿)》(以下簡稱《規則(修訂稿)》)。據悉,《規則(修訂稿)》放寬了對公共空間、建筑形體等的管控,以進一步提升【詳細】
古希臘建筑設計的七大奇跡
古希臘的七大奇跡是:帕臺農神廟、耶皮戴奧斯劇場、奧林匹亞宙斯神廟、特爾斐、羅德斯巨人像、桑托林島、克諾索斯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