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嚴格管養保護城市綠化
1991年,蘇州市區建成區人均綠地面積為1.6平方米,到2013年底增加到14.96平方米,每個市區居民擁有的綠地從一張窄床擴大到一間客房。截至去年底,蘇州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7.6%,綠化覆蓋率達42.5%,包括人均綠地面積,這些數據均明顯優于全國文明城市的標準。從城市建設角度看,目前我市城區大規模的綠化建設已基本完成。
然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城區可利用土地日漸稀缺,與綠爭地的矛盾逐步突出,各種破壞綠化設施、侵占綠地的行為時有發生。俗話說“三分種,七分養”,如何管好養好既有綠化,是我市園林綠化部門的重要任務。
破壞綠化設施、侵占綠地行為時有發生
勞動路、桐涇南路交界處的小游園勞動公園,為周邊居民提供了健身、休閑的去處。但這里的草坪因平時有很多人在上面跳廣場舞而變得斑斑駁駁,不少青草被徹底踩凈。供人休憩小坐的廊架,上面的玻璃全部被人打碎,目前正在維修。旁邊樹林里,系在枝頭的晾衣繩上掛著七八件衣服,有的直接掛在樹上,壓彎了樹枝。
在新市橋東堍新市路上的綠化帶里,多數植物已消失,泥土暴露在外。據了解,路邊幾家燒烤店每晚吸引不少人開車前來,他們把車停在快車道邊,直接跨越綠化帶走進燒烤店,導致綠化被破壞。綠化養護工人曾多次補植,但植物長勢一直不好。
莫邪路護城河邊綠化帶里,經常有人來釣魚,在草地上踩出一條泥路,而且,他們釣魚時嫌石欄擋著礙事,又把一段十幾米長的石欄推進河里。在附近木棧道旁的蘇式回廊里,吳王靠損壞現象明顯,據了解,是周邊居民健身時常在吳王靠上壓腿,時間一長造成損壞。
據了解,目前市區有1100多萬平方米公共綠地,包括150多個小游園,上述這些破壞綠化設施和侵占綠地的現象和行為并不少見。在寒山聞鐘論壇上,相關投訴多達數頁。園林綠化部門每年直接收到的投訴也有八九十件。
城區土地資源有限,既有綠地成了被搶占的對象
保護綠化成果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制止各類破壞綠化設施、侵占綠地的行為。據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有些情況是隨著城市建設不斷推進客觀造成的,主要有五類:一是各種樓盤的建設;二是各類管線的改造;三是各類廣告或指示設施建設;四是各類城市附屬設施建設,如建設配電房、停車場、塔基等;五是道路改造。盡管近年來市區綠地建設以年平均500萬平方米的速度推進,但增量綠地大多分布在遠離城區的郊遠地帶。
目前市民意見比較集中的是一些人為破壞綠化設施、侵占綠地的現象和行為。
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綠化管理處工程師韋習毅認為,一些情況與少數人文明素質不高、缺乏綠化法治意識有關,如記者走訪發現的勞動公園廊架玻璃損壞、新市橋堍綠化隔離帶受到人為跨越影響、莫邪路綠化帶里石欄被推進河等現象。但有些情況,不能簡單歸結為人們素質不高。
韋習毅說,蘇州城區尤其中心城區面積小,人口密度大,市民健身、停車等生活需求客觀上難以得到滿足,于是向既有綠地“搶”空間。記者在勞動公園發現樹上晾衣服的現象不少,但也發現,在旁邊的城中村里,房子之間的距離非常狹窄,陽光很難照進。采訪中不少居民向記者訴苦,住處曬不到太陽,洗衣服不容易干,只能把衣服晾到公園樹上。同樣,小區侵占綠地改建停車位的現象不斷發生,不開車居民反對占綠固然有理,但開車居民無處停車的現實也讓人無奈。
韋習毅認為,各類侵占綠地現象和行為的背后,實質是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與城區可利用土地資源日漸緊張之間的矛盾。園林綠化部門對各類破壞綠化設施、侵占綠地的行為,應依法進行制止和糾正。對一些現實存在的社會難題,也需要政府和社會多方加以研究和解決,并加強綠化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市民提升保綠護綠意識。
集中整治結合平時嚴管,探索綠化管理長效機制
全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提升行動動員部署會議近期召開,會議要求,要重點加強城市主要道路、公共場所、公園綠地等的綠化管養工作,完善常態化管理機制,最大程度消除黃土裸露、設施缺損等現象,有效維護公園綠地的完整性和景觀效果。
市園林綠化管理部門結合當前環境綜合整治的實際情況,開始了園林綠化專項整治行動。據介紹,整治范圍主要包括姑蘇區、吳中區、相城區、吳江區、工業園區和高新區,姑蘇區是整治重點。從現在至明年2月18日是集中整治階段,重點針對目前公園綠地的黃土裸露、植物老化、地被空缺、設施破損等情況進行補綠補缺和設施維修,同時結合日常養護情況加強樹木修剪、病蟲害防治、枯枝清理、樹穴整理、樹干涂白、植物施肥追肥等常態化工作。針對綠化在建工程的衛生保潔、垃圾清運、揚塵污染、噪聲擾民、現場圍擋等工作,聯合相關部門定期抽查、限期整改并做好跟蹤落實工作。針對各開放園林景區要突出環境衛生、配套服務設施、經營服務、景區安全等重點內容,集中時間、集中力量對存在的突出問題逐項進行整改。從明年2月19日至4月底,將開展園林綠化專項整治“回頭看”,鞏固集中整治成果。
韋習毅認為,對群眾意見較大的人為破壞綠化設施、侵占綠地的現象和行為固然要重視,更關鍵的在于平時的管養工作。目前,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主要通過三個層面的工作,積極探索長效管理機制。第一層面,市區1100多萬平方米公共綠地劃分為14個標段,由14家通過市場招投標引進的養護單位負責管理,設置安全員巡查制度,在自己所屬區域內一旦發現問題,全部自行處理;第二層面,市綠化管理站相關工作人員擔任片長,分別對14個標段進行巡查,并每月抽查兩次,發現問題,及時督促養護單位解決;第三層面,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有關負責人每季度進行抽查。另外,通過12345市民熱線、寒山聞鐘論壇及新聞媒體,進行社會監督。
800多根高架橋柱明年披綠
垂直綠化建“立體公園”,既增綠又省錢
城市土地資源稀缺,可供綠化的面積越來越少。同時,蘇城現在有眾多的高架橋柱,灰白色的水泥表面與靚麗的城市形象不相符合。現在有了同時解決這兩個矛盾的一舉兩得的方案——垂直綠化。昨天,記者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獲悉,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我市明年將分步推進高架橋柱綠化改造提升工程,涉及市區800多根高架橋柱,今后幾年這些高架橋柱將漸漸披上“綠衣”。
據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綠化管理處工程師韋習毅介紹,在光禿禿的高架橋柱表面種上爬山虎等攀緣性植物,將呆板生硬的“水泥灰”變成生機盎然的“植物綠”,不僅有視覺上的美觀作用,更可以發揮吸附灰塵、吸收汽車尾氣、降低PM2.5、減少噪音、增加空氣濕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等生態功能。今后到了炎炎盛夏,市區多了800多棵“大樹”,綠葉婆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凈化空氣、降溫消暑。
據測算,一根高架橋柱四個面,每一面的平均寬度為1.5米,僅以攀緣性植物三年后長到2米的高度計算,市區有800多根高架橋柱,就可以增加約1萬平方米的綠化面積。此舉相當于無需計算土地成本,在地面建造一個同樣大小的公園,而綠化成本只有公園綠化的十分之一,后期養護成本也低得多。而且,隨著攀緣性植物長得更高,這座“立體公園”提供的綠化面積會進一步擴大。
爬山虎等攀緣性植物會不會破壞高架橋柱的表面結構,進而威脅高架橋柱的安全?韋習毅表示,高架橋柱表面使用的是高標號水泥,非常牢固,攀緣性植物的吸盤對其影響很小。如果攀緣性植物爬滿高架橋柱,由于植物能保持相對穩定的溫濕度環境,可以緩解夏季酷熱、冬季嚴寒對高架橋柱表面結構的不良影響。
實際上,我市幾年前已開始在蘇嘉杭高速公路園區段的高架橋柱上進行垂直綠化的試點,經過數年生長,綠色植物已經爬滿這些高架橋柱,效果獲得社會多方好評。
未經批準擅自占用綠地找種種理由不想改
占綠地他用被罰8萬還得復原
擅自占用綠化面積,將綠化面積改為臨時停車場及其他用途,平江新城一處商住樓的開發商為此被園林綠化部門罰款8萬多元。開發商以為交完罰款就沒事了,以種種理由拖延恢復綠化。園林綠化管理部門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后,開發商真正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違法性質,最近徹底恢復了被占用的綠化面積。
今年2月,有群眾舉報反映平江新城“蘇尚新地”商住樓占用綠地。2月12日,市綠化監察所到現場調查,通過與綠化驗收圖紙對比,發現開發商“紫金花置業”未經行政許可,擅自占用地面綠化95.49平方米和屋頂綠化693.79平方米。
為此,市綠化監察所綜合案情,依據有關法規做出行政處罰權決定書,要求開發商退還擅自占用的綠化面積789.28平方米,恢復原狀,并處罰金85941元。
開發商在接受處罰后,經市綠化監察所多次催促,于6月恢復了屋頂綠化,但對95.49平方米地面綠化一直沒有進行恢復。市綠化監察所按程序向姑蘇區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經過法院調解,開發商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于10月將被占用的地面綠化進行恢復。
據了解,《蘇州市城市綠化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綠化用地。《條例》還規定,城市中的樹木,不論其所有權歸屬,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砍伐、移植,明確砍伐、移植的,必須經市、縣級市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并按照規定補植樹木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
莫邪路親水木棧道開始維修
將更換80%木料,工程預計明年春節前完成
莫邪路護城河畔的親水木棧道,是市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但近年來受到河道水位上升等的綜合影響,這條美麗的景觀帶已“傷痕累累”,甚至存在安全隱患。最近,園林綠化部門已經開始維修。維修工程預計在明年春節前完成,屆時木棧道將重新向市民開放。
據了解,莫邪路護城河木棧道是我市古城區東段的重要景點,建成于2003年。但從2007年開始,環古城河一直維持在較高水位。部分木棧道龍骨、地板等用防腐木修建,但長期受到水位升高和波浪沖擊影響,仍出現木材腐爛、變形等現象。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2010年組織進行維修,將原有木棧道地板抬高25厘米。
這次維修至今又已四年,當時保留的80%防腐木料已超出了使用壽命,木材失去剛性和韌性,出現斷裂、變形、缺失等情況,造成一定安全隱患。今年10月底,經過招投標確定了施工單位,經過公示后,于11月初開始圍擋。按照維修方案,今后木棧道龍骨將采用經過防腐處理的鋼結構,其余部分仍采用防腐木,力求保持原來建筑風格。
記者在現場看到,前期圍擋工作結束后,正式維修工程已經開始。據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有關人士介紹,維修區域包括莫邪路相門橋南、北以及原北園水廠地塊三段,全長1400多米,總面積約4500平方米,將更換80%木料,整個維修工程預計持續2個多月。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大連:3條路街被打造成精品綠化街
如果走在主城區長江路、黃河路和迎客路上,你會被這3條路街的綠化效果所震撼:過去道路綠化時斷時續,樹池裸露土壤的景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齊劃一、層次分明、色彩豐富的城市綠地景觀。【詳細】
未來10年 河南規劃造林2252萬畝
河南省政府在鄭州舉辦了《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評審會,經過審閱、質詢和討論,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侖、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該《規劃》。【詳細】
沈陽:新建居民區內綠地不得低于30%
日前,沈陽市對外發布了經修正的《沈陽市綠化條例》,城市建設中要規劃相應的綠地,新區開發中,規劃綠地的面積不能低于35%。新建居民區內綠地不得低于30%。【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