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軍:讓歷史建筑“活”在當代
提起天津,讓人不得不想到“五大道”;想到“五大道”,一幅近代中國的記憶畫卷又不由得在人們眼前徐徐展開。
如今,經過多年努力,天津近代歷史風貌建筑的保護與利用早已走在全國前列,一幢幢承載歷史的建筑“舊貌換新顏”,化作城市發展的新元素,重新鮮活起來。
11月17日,由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整理有限責任公司等五個單位共同申報(參建)的《天津歷史風貌街區保護與利用》項目在上海榮獲“2014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優秀住宅小區金獎”。
獲此殊榮后,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整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風貌整理公司”)董事長馮軍在接受《中國建設報·中國住房》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詹天佑獎’設立以來,歷史風貌建筑保護利用項目首次入圍,表明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保護利用事業得到了全國建筑行業最高專業領域的肯定與認可,在保護理念、模式和相關技術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國前列。”
“政府掌舵,企業劃槳”
當曾被認為“腐朽破敗”的歷史風貌建筑經過保護修繕、轉換功能,成為展現時代進步的音符再次唱響時,人們不禁好奇,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
馮軍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風貌整理公司是天津市政府為“保護和利用歷史風貌建筑資源,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出資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承擔著天津歷史風貌建筑資源的文化整合、整理修繕、建設營運和品牌打造重任,是天津歷史風貌建筑保護利用工作走向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的主要投融資平臺和營運平臺。
“自2005年10月注冊成立以來,我們按照《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條例》和市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標,采取‘政府掌舵,企業劃槳’的模式,對包括末代皇帝溥儀舊居(靜園)、慶王府歷史文化精品酒店區、民園西里文化創意街區、先農大院等百余幢歷史風貌建筑實施了整理修繕和建設運營,使歷史街區的社會綜合價值得到有效提升,推動了歷史街區在當代社會的整合與振興。”馮軍說。
按照培育戰略品牌和打造核心競爭力的發展要求,風貌整理公司以歷史風貌建筑(街區)的保護利用和文化內涵挖掘傳承為己任,不斷強化專業化分工,逐漸形成以房屋收儲、建筑修繕、文化整合、品牌營銷、資產運營五大專業板塊為依托的產業鏈。
“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近代中國看天津’的旅游發展戰略,風貌整理公司集中力量打造了12個旅游板塊中的原英租界‘五大道保護利用試驗區’項目。”馮軍在陪同記者參觀時介紹稱,五大道保護利用試驗區位于五大道桂林路以東,包括先農地塊、慶王府地塊、民園體育場周邊和民園西里文化創意街區。
其中,先農大院的保護利用工作為天津乃至全國的歷史街區保護利用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也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是通過先農大院的保護利用工作思路,我們提煉出一套具有指導意義的保護利用理論模型,可為今后其他歷史風貌建筑整理提供有力參考。二是通過先農大院保護利用工作的實踐,可以梳理出具有推廣和示范作用的操作模式。三是通過先農大院保護利用過程中與政府的關系角色研究,尋找到企業與政府為歷史風貌建筑事業發展合作共管的最恰當的方式,企業依托政府的指導與支持,同時充分發揮自身的企業靈活性,二者的有機配合能夠使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性利用事業的公信力顯著提升,獲得市民和游客更多的支持和認可。”總結以往的成功經驗,馮軍如是分析。
尋找保護與利用的平衡
上個月,《慶王府大修實錄》和《靜園大修實錄》正式出版發行,這是由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及風貌整理公司歷經4年精心編撰的。兩本大修實錄分別從整修保護理念的探討與發掘、施工工藝展示與分享等方面對慶王府和靜園的整修過程進行了系統介紹,并形成寶貴的理論成果。
“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梳理是為了今后更好地保護和利用。”談到歷史風貌建筑整理工作中的問題,馮軍強調,在歷史風貌建筑保護與利用之間尋找平衡點也是工作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以先農大院的保護利用為例,“我們在項目立項時曾經考慮過許多叫法,不管是叫商旅區還是叫聚客錨地,這里都應該是‘以文化為靈魂’的厚重街區。既要突出街區的文化層級、文化主題,也要避免游人過多,對歷史風貌建筑造成損壞。”馮軍同時表示,“我們希望將先農大院打造為五大道上的公共藝術廣場,架起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橋梁,讓鮮活的街區成為會呼吸的公共藝術空間,讓文化和藝術融入城市生活。”
“我們的目標是在先農大院實現文、商、旅功能的動態平衡,在倡導五大道保護利用試驗區核心價值回歸的前提下,充分提升建筑的空間價值,以歷史責任感為出發點,賦予老街區、老建筑新的生命與活力。同時,希望先農大院這塊文化價值高地,能夠充分發揮它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成為天津人文歷史、文化藝術生活的一個新地標。”說到在此過程中風貌整理公司的作用和價值,馮軍認為這將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市場靈活性,達到保護主體與經營主體的角色統一和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價值統一。
“一方面,通過豐富商旅區的歷史文化內涵,不斷提升該區域的文化和旅游功能,避免了一般性開發商為盡早收回投資采取的短期行為而對歷史風貌建筑本身及其歷史文化氛圍造成破壞;另一方面,通過引入符合五大道地區人文內涵的經營業態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保證街區運營收益,避免眾多國有的具有文化旅游功能的歷史風貌建筑在后期保護和經營管理中仍然過度依賴財政資金補貼的尷尬局面。”馮軍稱。
“讓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在現今社會仍能保有自己的尊嚴,并且發揮其應有的社會價值;讓每一位賓客都有機會深度體驗歷史風貌建筑獨具的歷史氛圍和人文環境。”這是風貌整理公司旗下項目共同的經營理念。
馮軍認為,歷史街區的保護利用涵蓋規劃、科研、施工、部件、材料、傳統工藝、金融、歷史、文化等多個學科和產業,是一項跨學科、國際化、綜合性的事業,難度遠遠大于單體建筑保護。“重新賦予老街區、老建筑生命活力,使五大道成為歷史街區激活再生的典范,張揚與展示天津軟實力的城市名片,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建筑設計有時候要聽聽房子自己的意見
近日,設計權力榜在北京頒獎,諸多獲獎項目中既有日本設計師改造的北京大雜院,也有中國學者策展的城市設計檔案展覽。細細了解這兩個項目不難發現,其中蘊含的設計師、策展人關于城市與設計的思考,正切合了本屆設計權力【詳細】
深圳發布建筑設計新規 釋放建筑創作空間
為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水平,推進建筑設計的標準化和規范化,1月11日,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發布了《深圳市建筑設計規則(修訂稿)》(以下簡稱《規則(修訂稿)》)。據悉,《規則(修訂稿)》放寬了對公共空間、建筑形體等的管控,以進一步提升【詳細】
專家:歷史建筑活化需“自我造血”
如何留住一座城市的記憶?歷史建筑是重要的載體。昨日,第四屆廣州歷史建筑論壇在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召開,建筑和規劃領域的專家學者、名匠大師、運營團隊等齊聚一堂,共商歷史建筑的活化對策。有專家提出,老城區歷【詳細】
古希臘建筑設計的七大奇跡
古希臘的七大奇跡是:帕臺農神廟、耶皮戴奧斯劇場、奧林匹亞宙斯神廟、特爾斐、羅德斯巨人像、桑托林島、克諾索斯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