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的“無規則之美”(圖)
坦普爾對這種無規則之美的贊揚得到了艾迪遜(Addison)所寫論文的回應,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在倫敦創辦的《中國哲學家》(Chinese Philosopher)上也有贊同的評論,他寫道:英國人的園林藝術還沒有達到如中國那樣完美的程度,不過最近正開始模仿他們。我們正努力遵循自然,而不是規矩形式;樹木被容許自由伸張其茂密的枝葉;溪水不再被迫從它們自然的河床改道,而是可以順著山谷蜿蜒流行;隨意安放的花卉代替了人工砌的花壇以及剪得平整如茵的綠草坪。
當然這些早期熱衷者所描述的中國園林無規則之美并非真的是偶然發生的;實際上,作為園林風景的一種方法,它體現了自然本身潛在的秩序,是一種形式設計的模式。藝術史家古斯塔夫·埃克(Gustav Ecke)試圖解釋坦普爾的模糊用語“無規則之美”(Sharadge,或寫作sharawadji),他對此作了精妙詮釋:“這是無規則之美的更深層含義:表面上的雜亂正是偽裝的韻律的體現。”這個概念如此新奇,如此完美地與歐洲正盛行的洛可可品位相呼應,它嚴重地沖擊了美存在于規律、對稱和秩序等明顯的古典正宗理念。
坦普爾雖然對中國園林所知不多,但他對中國園林的描述很有洞察力。而他的意見相反者則從阿爾德《中國圖記》的描述中發現中國園林的特點為小型、適用,種植的蔬菜多于花卉,這種情況對大部分家庭園林來說當然是真實的。不過在這個中國風尚盛行的時代,歐洲人愿意相信中國在任何方面都很優秀,園林也不例外。1724年馬國賢神父來到圣·詹姆士庭院,給大家講述了中國了不起的皇家園林,講述熱河的皇家行宮,以及12年前他制作銅版畫的艱難過程,他受到聽眾熱情的歡迎,因為他的講話用第一手資料證實了坦普爾對中國園林的想象。阿爾德出版的耶穌會士畫家王致誠關于乾隆皇帝的京郊行宮圓明園的長篇描述更進一步加強了這一認識。他在1743年寫道:“在這座令人愉悅的別墅里,到處可以欣賞到美麗的不規則和不對稱的景物布置,這些布置受這樣的原則指導:別墅應該是質樸、自然的園林,是一個幽僻取靜的去處,而不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