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根據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所給的定義,綠色建筑(Green Building)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特征總結:四節: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二環保:外部生態環境保護,室內環境保護;以人為本:健康、舒適、安全;可持續發展。
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是指包括建筑的物料生產、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維護、拆除、回用和處理的全過程。
由于地域、觀念、經濟、技術和文化等方面的差異,目前國內外尚沒有對綠色建筑的準確定義達成普遍共識。另一方面,由于綠色建筑所踐行的是生態文明和科學發展觀,其內涵和外延是極其豐富的,而且是在隨著人類文明進程不斷發展的,沒有窮盡的,因而追尋一個所謂世界公認的綠色建筑概念是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的。事實上,和其他許多概念一樣,人們可以從不同的時空和不同的角度來理解綠色建筑的本質特征。現實也正是如此。當然,有一些基本的內涵是舉世公認的。
二、基本內涵
通常為世人認同的綠色建筑至少應當具備如下3個基本內涵。
1)節約環保
節約環保就是要求人們在構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呵護生態和減少污染,將因人類對建筑物的構建和使用活動所造成的對地球資源與環境的負荷和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態的再造能力范圍之內。
我們通常把按節能設計標準進行設計和建造、使其在使用過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叫做節能建筑。這就是說,綠色建筑要求同時是節能建筑。但節能建筑不能簡單地等同于綠色建筑。
2)健康舒適
創造健康和舒適的生活與工作環境是人們構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為人們提供一個健康、適用和高效的活動空間。對于經受過非典SARS肆虐和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困擾的人們來說,對擁有一個健康舒適的生存環境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
3)自然和諧
自然和諧就是要求人們在構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過程中,親近、關愛與呵護人與建筑物所處的自然生態環境,將認識世界、適應世界、關愛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諧與相安無事地統一起來,做到人、建筑與自然和諧共生。只有這樣,才能兼顧與協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才能實現國民經濟、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續發展。
由于上述內涵,所以,有人將綠色建筑稱之為環保建筑、生態建筑或可持續建筑等。
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正是從上述3個基本內涵出發,給出了綠色建筑的基本定義。
因此,我們所理解的綠色建筑實際上是人們構建的一種在全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體現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供人安居宜用的多元綠色化物性載體。綠色建筑之所以不同于傳統建筑,關鍵在于它強調的是,建筑物不再是孤立的、靜止的和單純的建筑本體自身,而是一個全面、全程、全方位、普遍聯系、運動變化和不斷發展的多元綠色化物性載體。也就是將一個孤立的、靜止的、單純的和片面的概念變為了一個關聯的、動態的、多元的和復合的概念。這與傳統建筑的內涵和外延都是有本質區別的。這不是定義的文字游戲,而是人類對建筑本質的認識在質上的飛躍。離開了建筑的綠色化本質要求來孤立、靜止和片面地討論建筑本體自身的時代已過去,以犧牲環境、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為代價的傳統建筑和房地產業已經走到了盡頭。
發展綠色建筑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生態文明建設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實現與促進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間高度的和諧統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者之間充分的協調一致;國民經濟、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續發展。
實際上,綠色建筑是人類文明進程的必然結果,是人類對建筑本質認識的理性把握,是人類對建筑所持有的一種新的系統理論和主張,是一個主義,是一面旗幟。旗子立起來了,就象征著希望,就指引著方向。我們人生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建筑物內度過的,每一個人無一例外地都或多或少地與建筑有著千絲萬縷和密不可分的聯系,更不用說從事與建筑和房地產業相關領域工作的人們了。因此,我們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國家的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在綠色建筑這面旗幟的指引下,走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共創世世代代幸福美好的明天。
三、室內環境
綠色建筑之所以強調室內環境,因為空調界的主流思想是想在內外部環境之間爭取一個平衡的關系,而對內部環境,即對健康、舒適及建筑用戶的生產效率,表現出不同的需求。
1.1溫度問題(ThermalProblem)
首先熱舒適明顯的影響著工作效率。傳統的空調系統能夠維持室內溫度,但是,近幾年的研究表明,室內達到絕對舒適,容易引發出“空調病"問題,且消耗大量能源,增加氟里昂對臭氧層的破壞。而綠色建筑要求除保證人體總體熱平衡外,應注意身體個別部位如頭部和足部對溫度的特殊要求,并善于應用自然能源。另外,常采用的極大玻璃面建筑在夏季能發生溫室效應,而在冬季發生來自冷玻璃面的低溫輻射效應。因此,除了冬夏空調設計條件外,要分析當地氣候及建筑內部負荷變化對室內環境舒適性的影響。最好每個月每小時的變化對空調負荷及舒適性的影響。
1.2日光照明、聲問題(Daylighting、Voice Problem)
同樣的,室內光環境直接影響到工作效率和室內氣氛。綠色建筑中引進無污染,光色好的日光作為光源是綠色光環境的一部分。但舒適健康的光環境同時應包括易于觀看,安全美觀的亮度分布,眩光控制和照度均勻控制等,因此應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調節強光從而不影響陽光的高品質。另外,健康舒適的聲環境有利于人體身心健康。綠色聲環境要求不損傷聽力并盡量減少噪聲源。這樣,設計時通常將產生噪音的設備單獨布置在遠離使用房間部位,并控制室外噪聲級。
1.3空氣質量(Ai Quality)
空氣質量的好壞反映了滿足人們對環境要求的程度。通常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包括空氣流動(AIRMOVEMENT)、空氣的潔凈程度等。如果空氣流動不夠,人會感到不舒服,流動過快則會影響溫度以及潔凈度。因此應根據不同的環境調節適當的新風量,控制空氣的潔凈度、流速使得空氣質量達到較優狀態。同時對室內空氣污染物的有效控制也是室內環境改善的主要途徑之一。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污染物有成千上萬種。綠色建筑認為不僅要使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達到公認的有害濃度指標以下,并且要使處于室內的絕大多數人對室內空氣品質指標表示滿意。
室外環境
綠色建筑創造的居住環境,既包括人工環境,也包括自然環境。在進行綠色環境規劃時,不僅重視創造景觀,同時重視環境融和生態做到整體綠化。即以整體的觀點考慮持續化、自然化。可持續的應用,除了建筑本身外還包括所需的周圍自然環境,生活用水的有效(生態)利用,廢水處理及還原,所在地的氣候條件。
2.1綠色環境的地域主義(Bio-Rigionalizm)
綠色建筑要考慮如何與所在地的氣候特征、經濟條件、文化傳統觀念互相配合,從而成為周圍社區不可分離的整體部份。綠色建筑作為一個次級系統依存于一定的地域范圍內的自然環境,與綠色房地產都不能脫離生物環境的地域性而獨立存在。綠色建筑的實現與每一個地域的獨特氣候條件、自然資源、現存人類建筑、社會水平及文化環境有關。
2.2自然通風
自然通風即利用自然能源或者不依靠傳統空調設備系統而仍然能維持適宜的室內環境的方式。
自然通風最容易滿足建筑綠化的要求,它一般都不用外來不可再生資源,而且常常能節省可觀量的全年空調負荷而達到節能以及綠化的目的。但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必須考慮建筑朝向,間距和布局。例如南向是冬季太陽輻射量最多而夏季日照減少的方向,并且中國大部分地區夏季主導風向為東南向,所以從改善夏季自然通風房間熱環境和減少冬季的房間采暖空調負荷來講,南向是建筑物最好的選擇。另外,建筑高度對自然通風也有很大的影響,一般高層建筑對其自身的室內自然通風有利。而在不同高度的房屋組合時,高低建筑錯列布置有利于低層建筑的通風,處于高層建筑風景區內的低矮建筑受到高層背風區回旋渦流的作用,室內通風良好。
自然通風而且是環境綠化的重要手段,是引進比室溫低的室外空氣而給人涼爽感覺的一種節能的簡易型空調.綠色環境常用的送風方式是地板送風暖通空調方式(Floor Supply HVAC System).
編輯:zha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