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國大遺址“國家公園”體系
大遺址保護“國家公園”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近年來,我國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模式的大遺址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從高句麗遺址、殷墟遺址和金沙遺址等的探索試點,到秦始皇帝陵、唐大明宮和良渚遺址等的拓展實踐,既是中國大遺址保護工作的突破創新,也為世界各國的大遺址保護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進一步增強了我國在國際文化遺產領域的話語權。
試以秦始皇帝陵和唐大明宮為例。這兩處大遺址因其文物等級高、遺址規模大、占地面積廣,且均處于現代城市的開發地帶,從文物保護與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這方面分析,具有一定的共性:秦始皇帝陵和唐大明宮遺址的保護與管理曾涉及多個部門,機構重疊,職能交叉,條塊分割,多頭管理,既不利于大遺址的保護,也不利于遺址所在區域社會的協調發展;遺址區域長期處于限制開發的狀態,曾是城市發展的一片“盲區”,致使遺址保護區內外居民收入差距不斷加大,在此生活的大量原住民不僅無法受益于城市的現代化,還因遺址的保護而承受種種不便,挫傷了保護的積極性;隨著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遺址區周邊不斷增加的各類人為因素對遺址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甚至有可能對遺址區域造成直接沖擊。
針對這些長期困擾大遺址保護工作的典型問題,陜西的文物工作者提出“大遺址保護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與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相結合、與城鄉基本建設相結合、與環境改善相結合”的新理念,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當地政府和專家學者的廣泛認可,贏得了社會公眾的積極呼應與支持,并已在秦始皇帝陵、唐大明宮的保護實踐中初見成效。
在各級政府和文物部門的推動下,以秦始皇帝陵、唐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為主抓手,通過建立統一的大遺址保護管理機構,理順了這兩處大遺址的管理體制;通過實施遺址區整體規劃與保護,在遺址本體得到有效保護、合理展示的同時,使遺址區及其周邊環境得以優化美化;通過大遺址保護所形成的優越文化軟環境,改善了城市內部結構,提高了城市競爭力,并使周邊地域增值,突破了對文物“利用”的簡單認識,轉變了文物“保護”與“利用”對立的固有觀念;通過有序分步移民、引導遺址區產業發展、調整遺址區周邊產業結構,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文物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間的矛盾。2010年,“秦始皇陵考古遺址公園”和“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成對外開放,并同時入選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同時,成為傳承歷史文脈、守護城市靈魂的載體,彰顯華夏文明、弘揚燦爛文化的窗口,帶動社會發展、改善當地民生的途徑,拉動地方經濟、促進區域繁榮的橋梁。
實踐證明,通過“國家公園”模式保護大遺址,既有利于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有利于實現大遺址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與生態環境優化美化的良性互動,在促進社會整體協調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