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中國的"設計之都"多名不副實
上海木馬設計創始人丁偉——
當關鍵詞消失,才真正匹配得起設計之都
在我看來,設計之都需要具備三個指標:首先,這座城市中的民眾對設計的平均認知水平要達到一定高度,這也是考量設計之都的本質指標;第二,從產業比重來看,創意產業或者以設計為核心的產業要成為這座城市的核心支柱型產業;最后,從城市的設計力量來看,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非常活躍,城市舉行的設計類活動此起彼伏,能夠對國內甚至世界產生積極影響。
國際上很多城市雖然沒有設計之都的稱號,但卻是大家公認的設計之都。比如英國倫敦,有倫敦設計周、設計百分百等有國際影響力的設計活動,有大量設計力量,自主品牌非常活躍;再如意大利米蘭,既是國際化的城市又有深厚的歷史沉淀,其發展脈絡是延續的,而且米蘭有很多國際創意品牌,米蘭理工每年培養出大量的青年設計師;再如荷蘭的埃因霍溫,那里的設計教育做得非常有前瞻性,設計和科技能夠很好地融合……這些城市活躍著大量的設計力量,設計之城的形象也深入人心。而現在中國的城市,包括深圳、上海、北京,離這三個指標還有一段距離,有待滲透。2014年我參加了上海十大杰出青年評選,是創意領域唯一入圍的選手,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大部分評委對創意產業不是非常了解,這是國內的現狀,也對我們提出了要求——作為創意人要不斷傳播創意意識。而對于“設計之都”這一稱號,我想,當我們在談論這一問題時,這個關鍵詞消失之時才是我們的城市真正匹配得起這一稱號之時,那時,創意設計將真正地滲透在城市、生活、品牌、產業當中,成為城市發展必不可缺的因素,那才是中國設計真正強大的時候。
設計之都應該不僅是一個稱號,更要名副其實。中國有深圳、上海、北京三個“設計之都”,這也說明我們對發展創意設計的渴望,事實上,在這么多年的努力之下,中國設計也做出了很多成果。但現在這些城市作為設計之都還不夠深入人心,中國城市也很少具有能夠全方位體現設計形象的地方,這說明我們對創意的重視和提升水平還需要繼續突破。在我看來,深圳的優勢在于有很好的產業鏈發展基礎,未來需要強化基礎研究;上海國際化資源非常聚集,觀念也比較新,未來的發展要專注在設計服務與產業形態的匹配,從宏觀設計角度進行服務系統創新;北京的優勢則在于其自身的大文化概念,未來應突出設計與文化的結合,強化產業鏈的融合。三城要在各自優勢基礎上,彌補短板,形成新的競爭力。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