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兩會聚焦:建筑規劃和城市建設
城市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陳華元:加速城市地下綜合管道“共同溝”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華元在本屆兩會上提出了加快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道——“共同溝”的建設議案。“共同溝”也被稱為是地下管道綜合走廊,通常建在地下。
陳華元介紹,城市“共同溝”,是指將設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市政、電力、通訊等各類公用類管線集中容納于一體,并留有供檢修人員行走通道的隧道結構,實施統一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
建設城市“共同溝”可避免道路的反復開挖,從而節省建設資金,還可以在更新、擴容、維修管線時不影響交通,有利于延長路面使用壽命。
陳元華認為,在我國城市“共同溝”的建設之所以尚未得到推廣和普及,一是存在認識誤區。我國各級城市管理部門對城市規劃和城市的統籌發展重視不夠,經驗也比較缺乏。二是缺乏建設資金。據測算,大型“共同溝”每公里的投入在3000萬—4000萬元。此外,體制困局和法規滯后也是阻礙城市建設“共同溝”的主要原因。
為加速城市“共同溝”建設,陳華元建議:
一是強化認識。無論是在安全性、經濟性,還是在確保道路安全暢通、城市管線的共同管理以及城市環境保護等方面,“共同溝”是保證城市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基礎設施。
二是加快立法。“共同溝”牽涉的管線眾多,其屬性既有公益性,也有經營性。因此,只有一套完整的法規體系作為依據,才能促進“共同溝”的有序發展和順利實施,使地下管線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改革投融資體制。積極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完善特許經營制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種利益保障機制,要通過一系列的制度設計,讓民間資本有利可圖。
四是注重規劃。“共同溝”設計的運行壽命一般都在100年,這就要求在建設之前,對各方面的規劃都考慮充分。同時,結合城市建設和地下空間利用,統一編制發展規劃,以明確管線布局、建設標準、資金投入和技術要求等內容。
五是完善機制。成立專門機構和建立信息系統,完善管理、監督機制,從而打破現有“誰擁有、誰管理”的各自為政的管理體制,使“共同溝”真正成為全社會的“共有之溝”。
六是加強信息收集。搭建一個共建、共用、共管的平臺,不斷進行數據的匯總完善??梢試L試建立地下管線數字化管理平臺和信息共享機制,實行精細化管理。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