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亞太森林恢復的新平臺——訪亞太森林組織秘書長曲桂林
4月8日,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組織(以下簡稱亞太森林組織)董事會在北京成立并召開了第一次會議。記者就亞太森林組織的構建與發展等問題采訪了亞太森林組織秘書長曲桂林。
記者:亞太森林組織董事會的成立并召開第一次會議,可謂亞太森林保護的一件大事,亞太森林組織成立的背景及董事會的職能是什么?
曲桂林:應該說,亞太森林組織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2007年在澳大利亞舉行的APEC第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達成《悉尼宣言》,明確提出兩個亞太區域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其一就是林業目標,即到2020年,亞太地區各種森林面積至少要增加2000萬公頃。在這次會議上,中方倡議建立亞太森林組織,很快得到了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支持,并寫入了會議宣言。
亞太森林組織的董事會,是亞太森林組織的決策機關,它的主要職能包括確定未來發展的戰略定位,審定規章制度,指導組織各機構的規范運行、審定工作計劃和預算,任命秘書長及決定其任期等重要職責。所以,董事會的成立和運行,對于一個國際組織而言是一件大事,它標志著亞太森林組織機構的完善,是多方參與、協商一致的國際規則的體現,是發展的新階段。
記者:亞太森林組織是由中國倡議發起的,中國在組織籌建和發展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曲桂林:在亞太森林組織籌建的過程中,中國政府給予了高度重視并發揮了主導作用。2008年,國務院就亞太森林組織的籌建和發展作出批示,要求“注重實效,積極推進”。國家林業局將籌建亞太森林組織、落實領導人倡議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各方達成一致意見、決定在北京設立秘書處后,中方積極謀劃,多方籌措,為秘書處提供了財力和人力的支持,指派了秘書長。外交部、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等多個部門大力支持籌建工作。應該說,多部門的協作,為亞太森林組織這樣一個林業國際組織在中國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從機構運行上來說,亞太森林組織遵循多方參與、平等協商的原則。中國作為亞太森林組織的成員,積極參與組織事務,行使成員權利,也履行成員義務。當然,中方是組織的創始成員,而且是主要的出資方,是我們最重要的成員,在組織發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十分關鍵。
記者:亞太森林組織有哪些發展機遇及發展前景?
曲桂林:亞太森林組織的產生,可以說是恰逢其時。
亞太地區是全球森林資源最豐富、生物多樣性最繁多的區域之一,但一直受到毀林、森林退化嚴重等問題的困擾。近年來,由于中國等經濟體植樹造林等綠化工程的貢獻,才扭轉了區域內森林面積不斷下降的趨勢。其他區域經濟體,對于保護森林、恢復生態有迫切的需要,并對中國的林業和生態建設經驗有交流和學習的熱切希望,需要平臺和紐帶的聯系。
從中國的情況來說,習近平主席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林業發展。近期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未來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會繼續加大。作為中國倡議并支持的國際組織,這是它壯大的有利條件。
亞太森林組織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是區域內比較活躍、務實的國際組織。未來5年是亞太森林組織的深入發展期,組織的成員分布和“一帶一路”的倡議在地理位置上高度重合。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全面實施,亞太森林組織一定能找準定位、順勢而為,取得更大的成績。
記者:亞太森林組織發展順應世界林業發展趨勢,符合區域林業實際需求,如何保障該組織可持續發展?
曲桂林:要維持一個組織的活力,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我認為有幾點非常重要:
首先,要有完善的規章制度設計。符合國際慣例、按照國際規則運行,是亞太森林組織國際化的標志。
其次,要解決好資金可持續性的問題。資金是機構發展的保障。未來,除了中方對組織的資金支持以外,組織要積極豐富和拓寬資金來源的渠道,包括通過亞太森林組織基金面向社會、面向區域募集資金;通過與其他國際組織的橫向合作,整合資金,逐步建立起穩定的資金機制,不斷擴大資金規模。
第三,要堅持協商一致、多方受益。一個組織的活力離不開成員的積極參與。亞太森林組織是成員共有的平臺。我們一定要堅持協商一致、多方受益的工作原則,做到認真行使權力,履行義務,合理分配收益。
第四,要樹立服務意識,成為解決實際問題、開展務實合作的平臺,要服務成員的需要,服務區域林業的發展。
最后一點,要堅持創新,不斷拓展思維。在未來的道路上迎難而上,獲得更大發展。
編輯:wang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