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大鵬樣本”
“粵治—治理現代化”廣東探索案例走訪
在大鵬半島,人們可以“任性”地呼吸。去年,大鵬半島空氣優良天數總共有356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15,接近國際一流生態城市的標準。
怎樣讓美好的生態環境持續下去?如何更好地處理保護與發展之間的關系?作為深圳首個不考核GDP的區,大鵬新區去年被確定為深圳“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試驗區”,又被環保部特批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大鵬樣本”已在描繪。近日,南方輿情研究院組織專家、記者深入大鵬新區調研。
創新
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
大鵬新區成立3年多。地處深圳東南部的大鵬半島,東臨大亞灣,西抱大鵬灣,海陸域總面積達到60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133.22公里。深圳建市30多年來,大鵬半島一直被嚴格保護和限制開發,劃入全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的土地達22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76%,野生植物種類占全市的70%。
“保護優先、科學發展、精細管理、提升水平”,這16個字是大鵬新區的發展方針。大鵬新區黨工委書記王京東表示,大鵬新區是深圳市唯一不考核GDP的新區,這有利于大鵬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闖出一條新路。大鵬新區科學編制《大鵬半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2014—2020)》等“1+5”方案,構建系統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以制度建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健康發展。
據了解,該方案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試圖在全國率先構建比較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全市乃至全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破題探路。該方案實現了一系列的“率先”:率先建立科學統一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打造生態安全戰略功能區;率先建立最嚴格的生態環境法治監管體制,打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區;率先建立市場化的生態補償與資源有償使用體制,打造生態資產交易先行區;率先建立綠色產業引導發展體制,打造高端生態經濟發展集聚區;率先建立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城區開發體制,打造生態宜居環境示范區;率先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社會治理體制,打造生態文化理念和價值觀推廣區。
據了解,目前大鵬新區已在全國率先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并在此基礎上,在全國率先試行黨政領導干部任期生態審計;出臺《大鵬新區黨政領導干部任期生態審計制度》,并根據相關細則進行試點。該制度成為中國首個以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為量化依據的審計制度。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應重視發揮碳匯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詳細】
“生態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綠色競爭力
因為受到污染,深圳灣曾飽受市民詬病。經過下大氣力治理,如今這里碧波重現,一度消失的黑臉琵鷺也回歸棲息,這片美麗的灣區成為深受市民游客喜愛的休閑健身之地。【詳細】
植物學大會落幕 用美麗植物照亮綠色未來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廣東深圳圓滿落下帷幕。會議舉辦7天以來,無論是主旨報告、公眾報告、衛星會議等學術活動,還是公益展覽、植物藝術畫展、實地參觀考察等公眾活動,不僅令各國科學家振奮不已,而且也讓公眾一起參與其中,共同“關心植物,關心未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