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人類文明演進的展板
如果回溯歷史,就會發現各具特色、大開眼界的標志性建筑,其實是160多年來世博會的不朽之魂。自1851年首屆倫敦世博會以來,總有蔚為壯觀的驚世之作被寫入人類文明史冊。
1851年5月1日,第一屆世博會在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的“水晶宮”開幕。這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建筑占地7.4萬平方米,由3300根鐵柱和2300根鐵梁構成骨架,外墻和屋頂均為玻璃,使用量達9.3萬平方米、約29.3萬塊、總重400噸,整個建筑通體透明、寬敞明亮。“水晶宮”的出現,映射出工業革命在英國突飛猛進的畫面,也成為世博會歷史上的第一個標志性建筑,其新材料和新技術的運用,在建筑史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958年的布魯塞爾世博會上,主辦者搭建了標志性建筑原子塔。這座建筑物由9個直徑18米的鋁質大圓球組成,圓球與連接圓球的鋼管共同構成一個正方體,相當于放大了1500多億倍的鐵分子的原子構架。原子塔是當時最具表現力的懸索結構建筑,這種設計表現了人類對新興的核能的深刻思考以及對世界和平的向往,蘊含了人類要能夠認識并控制自己命運的思想。原子塔原本定為臨時性建筑,但由于其擁有的震撼力以及教育意義,最后變成一座永久性建筑,至今屹立于布魯塞爾。
最著名的建筑當屬埃菲爾鐵塔。為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1889年的世博會選址巴黎,組織者決定建一高塔吸引游客參觀。時年54歲的建筑師古斯塔夫·埃菲爾設計的一座鋼鐵結構的拱門高塔方案中標。1889年巴黎世博會期間,鐵塔吸引了200萬人次的參觀者;作為世博會歷史上最經典的一座建筑,埃菲爾鐵塔已經成為巴黎的象征。
當然,跨越人類歷史160余年、與人類工業文明幾乎同步的世博會,基本上每屆都會推陳出新地展示各種新產品、新材料,同樣令人“腦洞大開”。1851年倫敦世博會,全稱是“萬國工業產品博覽會”,展出了大功率蒸汽機、火車頭、起重機、水力印刷機、紡織機械等,1853年紐約世博會,展出的電梯令觀眾驚訝不已;1855年巴黎世博會,首次展出了混凝土、鋁制品和橡膠;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展出了電動馬達;1889年巴黎世博會,人們為了聆聽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傳出的音響,需要排隊長達兩三個小時;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電的發明和應用讓參觀者驚嘆科技的力量……
回到本屆米蘭世博會,創新也不會缺席。
為契合本屆世博會探索多樣性、可持續性食物資源的主題,日本館展出了該國在眼蟲利用領域的技術,這種微生物藻類可以實現自我光合作用,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眼蟲可作為食物和燃料,也可以用于消除食物垃圾。
位于園區南部的未來食品區更是食物開發技術展示的集中地帶。據該區負責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卡洛·拉蒂說,游客可以在區內參與一系列和物聯網等技術有關的互動游戲,了解人與食物間的關系。比如,人們可以在一個“互動超市”里通過一個大屏幕進行操作,實時體驗購物的全過程,并同時兼任食物的出售者和消費者;游客也可以在“智能廚房”里根據專業廚師的指導操作各種智能廚具、制作出各類美食。拉蒂說,希望游客能通過參觀深刻感受到自身與所吃食物乃至大自然之間的聯系,從而更加珍惜和保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現在,人們在超市,甚至通過網絡,可以很容易地買到食物,甚至連烹調都免了,這些現代社會的技術便利固然重要,但也因此導致人們對食物和自然了解的缺失,使得食物浪費和饑荒同時成為困擾人類社會的痼疾,”拉蒂表示。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