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倫:回歸自然而真實的景觀設計和傳統自信的文化景觀
首先我們來談一下度假社區。關于度假社區,我搜集了一些數據,給大家做個參考:根據國際旅游組織判斷,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開始進入成熟的度假經濟時期,度假成為流行的消費趨勢,旅游與度假并駕齊驅,甚至超出單純旅游比例。目前在我國還是處在旅游的階段,基本上就是去走馬觀花的看景點;而國外是一種很簡單的周末度假模式。做一下對比可能會更直白明了一些,國外我以澳洲為例,因為我在那邊有過切身的體會,比如他們夏天有海灘周,冬天還有滑雪周,都是一家人出外度假享受。而中國的十一黃金周,到了各個景點多為旅游拍照,加上購物式的傳統模式。我在這里并不是要比較兩者的好壞,而是想要激發大家的思考,我們作為設計專業人員,在面對以上問題時,如果可以多深入的思考一下,對今后的工作會大有裨益。
國外度假模式
國內旅游模式
從以上兩種休假方式的區別可以看出,休閑度假更注重于人精神上的放松和享受,自然本身很重要,景點不重要,游客是以欣賞真實的自然為主要目的,有些道家的思想意識在里面。而旅游度假則是以游覽景點為直接目的,更關注物質享受,目的性比較強,偏重于實用主義思想。
在設計理念上,我認為項目和開發商、使用者應該是三位一體的。從長遠和整體上看,造景的想法不可取,因為它時常會造成勞民傷財,難以持續發展的結果。順勢而為是休閑度假區設計的一個核心準則,也就是我提到的觀點,回歸自然而真實的設計。下面我舉幾個實際的例子,有自然的,也有違背自然的。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