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館“高人氣”如何煉成——訪米蘭世博會中國館館長張亮
在米蘭世博園眾展館中,中國館很是引人注目,參觀者絡繹不絕,甚至在30多攝氏度的烈日下排起長隊。截至7日下午,中國館參觀者已超過50萬人次。
到底是什么將這么多“不愛湊熱鬧”的歐洲人吸引過來?中國館館長張亮向記者講述了“高人氣”中國館的秘訣。
燦爛的陽光下,中國館佇立在一片盛開的金黃色孔雀草中,周圍如同田野上的一片“麥浪”,富有勃勃生機又寓意豐收富裕。展館在讓人眼前一亮的同時又心生喜悅,不知不覺拉近了與西方參觀者的距離。
張亮介紹說,米蘭世博會的農業和糧食主題確定后,中國貿促會與農業部的專家學者就主題進行了深入挖掘,公開招標選拔世界頂級的設計方案。經過多方論證,來自清華大學的設計方案脫穎而出。融合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思潮的中國館,恰如其分契合了世博主題,也充分展現了中國的開放大氣。“功課做足是成功的基礎,”張亮這樣認為。
中國館吸引人的遠遠不止外觀:農耕文明的奇觀——哈尼梯田,享譽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全聚德烤鴨,化解糧食危機的中國技術——袁隆平雜交水稻,引領時代潮流的前瞻理念——農業物聯網……悠久的農業文明、先進的科技成果、豐富的飲食文化令人目不暇接。
張亮認為,最吸引人的還是由2萬余根人工“麥稈”組成的“希望的田野”。為了展示立體動態的田野畫面,設計、施工團隊一面研發一面制作,以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克服了各種技術挑戰。2萬余根LED發光體組成的種種畫面形成了強大的視覺沖擊力,令人嘖嘖稱奇。關于這個“鎮館之寶”的設計理念,張亮說:“我們從現代西方人的視角出發,采用領先技術,配合聲、光效果,這樣打造出來的核心展項才能使參觀者過目難忘。”
除此之外,獨具中國文化魅力的各種表演也屢次導致中國館“爆棚”。張亮說,中國館的表演形式多樣,有歌舞劇、雜技、魔術、少數民族文化展示等。這些演出薈萃了很多中國一流表演藝術家,展示了中國絢麗多彩的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
張亮說,與此同時,中國館的活動豐富多彩。據目前統計,在米蘭世博會長達半年的展期內,中國將有18個地區和城市輪番在此舉辦活動周或活動日,外加10個企業活動日。
“中國館最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常展常新,”張亮說,“參觀者每次走進中國館都會有新體驗和新發現。”
從上海世博會“主場”轉戰到米蘭世博會“客場”,中國館依然保持了人氣的旺盛。參加了兩屆世博會中國館工作的張亮表示,設計團隊源源不斷的“創新”融合了服務團隊點點滴滴的“用心”,造就了世博會上中國館的“人氣傳奇”。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藝術景觀“絲路金橋”在米蘭世博會首次亮相
意大利米蘭當地時間9月28日,由著名藝術家舒勇應邀為米蘭世博會創作的大型景觀裝置作品《絲路金橋》在世博之門(TriennalediMilano)隆重揭幕。【詳細】
越南博物館“撞臉”世博會中國館 專家稱是巧合
近日,已建成5年的越南河內博物館因缺乏展品導致觀眾稀少而引起當地媒體關注。與此同時,河內博物館外形酷似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也再度成為當地輿論的話題。有輿論認為,河內博物館建筑樣式有模仿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之嫌。【詳細】
CHLA考察團:米蘭世博會——滋養地球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由亞洲園林協會、中國風景園林網、《世界園林》雜志聯合主辦的赴西班牙、意大利景觀設計專業考察已經接近尾聲。團員們在行程的第9天游覽了米蘭世博會。參觀了包括中國館,萬科館,意大利館,美國館等在內的眾多應用最新潮、最先進的設計理念和綠色環保材料建設的、集節能、環保、高效于一身的前沿科技場館。【詳細】
2015米蘭世博會之斯洛文尼亞館
正如建筑師所描述的,“建筑有著五棱柱的結構、幾何定位和動態化設計的表面,表面形狀讓人回憶起一片耕種的土地,代表了斯洛文尼亞多樣化的地理景觀和象征著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