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綠化博覽會在天津市武清區啟幕
三、綠博美景律動詩畫
百余家設計建設單位、600余天籌備時間、萬余名設計建設者用智慧和汗水,將詩畫凝結在第三屆綠博園的一草一木、一園一景之中。
第三屆綠博園選址在武清南湖風景區,占地5700畝,按照“一軸、三環、九區、十八景”的整體布局進行規劃營建。綠博園整體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為南湖景區,其中南湖水面占地近3000畝,水波蕩漾、秀水盈盈,船行湖上、微風消暑,漫步堤岸、芳草綠樹。環繞南湖,還有歐式風情的德國城,可以盡享購物樂趣;極限挑戰運動場,是滑板愛好者玩花樣極限動作的樂園;依30余年的大柳樹而建的樹屋,供游人觀景小憩;樹宮迷陣、兒童沙坑、親水平臺等使人樂在綠中央。
北部的室外展園區總體占地862畝,生態文化氛圍濃厚,全國48個展園按照造林綠化特點、地域民俗風情、生態文化特色分為中西合璧、時代新風、民俗風情、寫意山水、江南秀色、古韻雄風等六大版塊。參展省(區、市)、部門(系統)綠化委員會對綠博會高度重視,精心規劃設計,認真組織施工,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精益求精,高質量建設展園。漫步于室外展園區,步移景異,濃郁的歷史底蘊和鮮明的文化特色融為一體,江南的精致秀美與塞北的雄渾磅礴交相輝映,東部的水韻漁風與西部的廣袤瀚海相得益彰,縱覽神州,如在畫中游。
綠博園突出綠色主題和綠化特色,整個展園建設以綠植為主,充分發揮森林、濕地、綠地的生態調節作用,嚴格控制硬質面積占比。5700畝的綠博園,綠化面積達到46.29%,水面占41.04%,道路鋪裝面積占10.1%,建筑面積僅占2.57%。努力營造生態文化氛圍,詮釋生態文化內涵。從總體規劃到展園設計,努力將綠色生態文化,融入人文史脈,注入美學元素,營造出綠色和諧空間,彰顯森林文化的魅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在游覽體驗中感悟生態文化內涵,暢享綠色生態,綻放綠色夢想。園內栽植展示了182個城市的市樹市花,沿著“綠博之徑”,50首吟詠花草樹木的千古傳誦的詩詞名篇更增添了整個綠博園的人文風采。
在本屆綠博會籌建之初和綠博園建設過程中,綠博會組委會、執委會始終堅持把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座值得永久保留的傳世精品作為目標,把打造精品工程作為剛性要求,將質量第一貫穿于綠博園建設始終,明確要求時間進度服從質量標準。在建設過程中,建立了嚴格的質量管理制度。組委會和執委會辦公室多次組織專家組對展園建設進行現場檢查評估,發現問題認真進行整改,務求不放過一處瑕疵,不留下一絲遺憾。各參展單位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精心組織設計施工,嚴格加強質量管理,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建設精品佳作。展園建設實行了項目工程部和展園建設單位雙重監理制度,按照最嚴格的標準進行監理,確保了工程建設質量。
針對地域環境差異,組委會明確要求承辦和參展單位嚴格遵循科學綠化原則,堅持適地適樹,科學選擇樹種,將各地綠化植物特色與天津地區的土壤氣候條件相結合,大力栽植鄉土樹木和優良植物品種,不搞“奇花異草”;要求嚴格執行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關于進一步規范樹木移植管理的通知》等相關文件精神,嚴禁使用違法采挖的大樹進行展園建設,不搞形象工程,不追求“一夜成林”。綠博園內栽植了近1000種植物,各類喬灌木11.2萬株,地被植物112萬平方米。少數因景觀需要確需使用大樹的,必須依法采挖,嚴格審批程序,并且全冠移植,科學養護,保證栽植成活率。
同時,綠博會的科普功能也得到了充分詮釋。綠博園建設了科普展示區,設置了碳足跡羅盤、綠色魔方、動物足印等7個節點,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植物、動物、土壤等方面的知識。綠博園內每一種樹木花草,都掛置了植物種名標志牌和二維碼標識,便于觀眾認識了解樹木花草知識和功能作用,讓生態科普從認識花草樹木開始。南京森林警察學院主辦的野生動物保護展通過大量珍貴的標本和圖文解說,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我國珍貴野生動物保護的狀況,激發廣大群眾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自覺性。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