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青山綠水逐夢“生態綠城”(組圖)
東莞,發端于市民廣場、松山湖煙雨中的一抹綠意,已然綠滿全城。
2015年9月,東莞即將迎來國家森林城市創建驗收考核的關鍵階段,與此同時,國家生態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市等創建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規劃總投入達1260億元的“四大創建”工作,正引領著“世界工廠”加速轉型發展,讓更多居住于此的人們及八方來客享受生態綠變所帶來的生態紅利。
從本周起,《南方日報·東莞觀察》將推出《生態綠變——東莞園林綠化發展大調研》系列報道,以園林綠化建設發展為觀察視角,挖掘這座城市生態綠變背后正在精彩呈現的不一樣東莞,以饗讀者,敬請垂注!
在部分從未到過東莞的人印象中,“世界工廠”村村點火、處處冒煙,工廠、煙囪林立,到處都是烏煙瘴氣的,但是當你來到東莞,你會發現這座城市的生態環境已然發生巨變:如今走在東莞的大街小巷,處處可見綠樹成陰、花草蔥郁,幾乎每家每戶出門500米便可見休閑公園。
一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過去十多年,無論是“五年建新城”的造城之舉,抑或珠三角“九年大跨越”的推進之策,在為東莞園林綠化建設帶來質的飛躍的同時,也孕育了一大批以嶺南園林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行業標桿企業,促進了城市園林綠化產業的大發展。
與此同時,這些企業對東莞的堅守與付出,也為這座制造名城締造出一個個精品工程或項目,助推著東莞邁向“國際制造名城,現代生態都市”的生態蛻變。
綠色東莞令人驚嘆
“東莞竟然是綠色的!”這是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德米特里(DemetriSevastopulo)首次到達東莞時發出的驚嘆。
當大巴車從廣深高速的高架橋行駛下來,沿著東莞大道緩慢進入東莞市區時,一塊塊的綠色開始交織成綠的屏障環繞在眼前。
看到眼前的情景,德米特里在大巴車上不由自主地表達出上述感受,同行來自BBC、紐約時報、日本共同社等30多家世界主流媒體記者也隨聲附和開。
有著類似感受的遠不止德米特里一人。美籍臺胞沙琪是個機器人專家,從事工業機器人研究已接近30年時間,曾先后在美國硅谷、臺灣新竹等地從事機器人研究或創業。2013年,受邀來東莞市李群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前,沙琪對東莞的印象僅僅停留在工廠很多、制造能力很強的模糊認知上,心中并沒有抱以過多美好的期望。
抵達松山湖后,他一下子便被這里優越的創業環境所吸引:園區優越的自然稟賦,四處可見湖光山色、花鳥蟲魚。企業所在的松山湖國際機器人基地內有嶄新的寫字樓,創新企業入駐還可以享受一定期限的減免租金優惠,周邊還配套有便利的生活起居場所。
“即便在美國硅谷等地,這樣好的創業環境也并不多見,很多人像我都是在自家的車庫里開始第一次創業的。”在深思熟慮之后,沙琪成為這家企業的研發總監。此后,喜歡跑步的他,幾乎每天清晨都會在松山湖周邊慢跑上10公里,在運動中享受沿途的美景。
吸引沙琪留下來的,是東莞高達37.4%的森林覆蓋率,擁有十大森林公園、五大自然保護區、13個濕地公園、1210個公園和廣場、956公里綠道以及人均18.33平方米的公園綠地面積……
這些生態基礎,是沙琪來東莞之前沒想到的,也是在此工作了16年之久的李宇白當年想都不敢想的。
由于工作關系,家住在南城石鼓的李宇白,每個工作日都要駕車行經東莞大道。他還記得,最初扎根東莞的時候,這個現在被譽為“新城市中心”的地方,還是塊長滿了雜草的荒地,周邊是不整齊的農民房。
現在,開車馳騁在這條兩側已是高樓林立、枝繁葉茂的熟悉大道上,李宇白坦言有時會產生不真實感,難以相信城市建設發展之快。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