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記:“鬼城”鄂爾多斯的復興之路
在新的遠景中,鄂爾多斯是一個由其煤炭行業轉型而重新激活的高新產業目的地,也將顛覆原先的空間規劃成為一個功能混合的緊湊型城市。
后記
最近很火的一個話題是城市應該由增量規劃向存量轉移,而這篇論文既提出了存量更新的策略,又覆蓋了增量規劃的原則。畢竟中國不是一個新自由主義的社會(Neoliberal Society),在已經投資了大量資金的情況下,政府不會丟下一個新城不管,而鄂爾多斯已經完成的基礎建設和住宅容量也要求城市的人口達到一定的數量才能發揮足夠的作用。因此,對于鄂爾多斯的策略當然可以選擇做減法,像當年Berlin as a Green Archipelago(O.M.Ungers and Rem Koolhaas, 1977)一樣往農業和景觀方面消解,而我則選擇了更符合社會共識的加法。
中國不可能永遠保持前幾十年的飛速經濟增長,因此這篇論文中的策略不僅僅適用于已經成為空城的城市,對待城市存量的態度和思維方式也將適用于經濟發展開始放緩的地區。關于鬼城,還有一個可能是更重要的議題,就是如何杜絕過度建設現象的繼續發生,這將是更宏觀的經濟和決策層面的一個問題,不是僅僅規劃和建筑界能夠決定的,完全可以是另一篇論文(“It can be another THESIS”)。
最后,要感謝論文導師們Brent Ryan, Tunney Lee和Michael Dennis的指導,也要感謝幫助我聯系康巴什規劃局的薄堯同學,在過程中為我答疑解惑的官員和國內的老師們,以及在論文最后時刻幫助我趕圖的各位朋友們!謝謝。
(本文來自MIT李德義地產創業實驗室,作者為徐滌非)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