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生態黑洞:違規開采過度放牧致草原退化
“掠奪性”放牧加劇草原退化
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35個鄉鎮共14.2萬人,其核心區內目前還生活著大量的農牧民。《經濟參考報》記者在祁連山深處采訪時發現,農牧矛盾、林牧矛盾突出,墾荒種地、“掠奪性”放牧問題一直屢禁不止,進入惡性循環。
在肅南縣,記者看到草原明顯退化,部分地面裸露。“我記憶中,小時候草原灌木叢里一頭牛進去后都找不見,好多地方草特別密,走過去衣服都能打濕,而如今,灌木叢退化特別嚴重,許多木頭都枯掉了,看了真讓人心痛。”從小生活在祁連山腳下的全國人大代表、肅南縣牧民常海霞告訴記者。
在祁連山腳下的甘肅省民樂縣境內,記者看到耕地已經延伸到祁連山下的界碑圍欄附近;在中農發山丹馬場,大量的羊群在草場上啃食草皮。據中農發山丹馬場退休干部李洪福介紹,過去馬場歸屬部隊時,對放牧有明確要求,1000畝草場內養140只至150只羊或者60頭至70頭牛,而如今1000畝的草場往往就有300只至400只羊或者150頭至160頭牛。“掠奪式的放牧”讓草場生態遭受重創。
超載放牧的情況對于草地的破壞更為直接。張廷軍介紹,缺少了草皮的遮陰,僅幾十公分的腐質層蒸發量急劇增加,下方的凍土層將會退化。
農牧業生產對祁連山生態的破壞有著多樣的歷史背景。一類是國企性質的山丹馬場,由軍隊轉至地方后,目前隸屬中農發集團。其職工主要從事農牧業生產,但由于生活條件差,生產資料有限,加之職工退休前,草場分給個人,為提高收入,“掠奪性”放牧的情況普遍。
另一類是世代生活在此的牧民,由于國家草原獎補政策傾向草地毀壞嚴重的地塊,所以過度放牧地區反倒成為政策資金重點扶持的對象。“在部分地方,只要每平方米有4棵草就能認定為草場,享受草原獎補政策,這無疑讓保護草原的牧民感覺不公平。”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人文地理所教授陳興鵬說。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