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城市的人口調控:東京經驗及其啟發
建立都市圈
建立大都市圈的城市群布局,提升周邊城市的品質,減輕人口遷入壓力,是緩解大城市人口壓力的根本性戰略。日本為了解決單一城市人口過于集中帶來的問題,采用城市群布局的方式在地域上組成一個相互關聯、相互依賴的城市都市圈,從而擴大了城市的容納能力,提高了城市的聯合影響力。東京都市圈由東京都和周邊的琦玉縣、神奈川縣、千葉縣組成,總面積13280km2,人口3670萬 (2009年),其GDP幾乎占日本全國的三分之一,是日本最大的金融、工業、商業、政治、文化中心,被認為是“紐約 + 華盛頓+ 硅谷+ 底特律”型的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大都市圈。東京都市圈曾經歷了五次規劃,最后實現了由東京“一極集中”向多級、多圈層的城市結構的轉變。東京都市圈各城市的分工非常明確,如:多摩地區為東京都高科技產業、研究開發機構、商業、大學的聚集之地;琦玉區域是政府機構、居住、生活、商務職能聚集之地,在一定意義上成了日本的副都。
便捷的交通設施網絡
城市交通設施是影響人口流動頻率的關鍵性因素,也是疏導人口的有效途徑。在東京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建設副中心的同時,日本東京也很重視交通網絡體系的建設。首先修建一條環市中心鐵路,依托各交通樞紐將各副中心串聯起來。然后再以各副中心為起點,修建眾多呈放射狀、向近郊或鄰近城市延伸的輕軌線,并在線路末端發展新的中小城市和工業中心。經過多年的建設,東京大都市圈現有280km以上的地鐵線,鐵路近3000km。軌道交通系統每天運送旅客2000多萬人次,承擔了東京全部客運量的86%。在早高峰時的市中心區,有91%的人乘坐軌道交通工具。
提高核心區生活成本,生活成本階梯化
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商務成本是東京凈遷入規模大幅減少的重要因素,它對于城市人口的合理流動和分布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東京人口調控的隱性砝碼。東京是日本物價水平最高的城市,并且長期位居世界各大城市物價排名的最前列。根據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和美國美世 (Mercer)咨詢公司網站報道,美世公司2012年6月12日公布了2012年全球生活成本最高城市排行榜,其中日本首都東京高居榜首。
這份調查以紐約為基準,比較了全球214個城市的外國人在超過200個項目上的花銷,范圍包括住宿、交通、餐飲、服裝、娛樂各方面。大約在十年前的2002年11月,日本有關部門對東京與發達國家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城市間食品零售價格做了調查比較。結果顯示,東京的食品價格高于國外大城市。尤其在肉類、蛋類、蔬 菜等通用食品價格水平方面,東京位居世界前列,且與多 數大城市差距較大。
另外,東京交通成本比較高,醫療費用也很高,普通感冒發燒的治療費最少要兩三萬日元。東京圈的商務成本中最高的是地價。畢馬威國際會計公司(KPMG)在2004年對英、美、法、意、日、加、德、奧、荷9國115個有代表意義都市的商務成本進行分析并排序,得出日本幾乎所有的商務成本均高于其他發達國家,而東京圈的商務成本又比日本全國平均高出很多。東京生活成本和商務成本的居高不下,加速了制造業的不斷撤離,增加了人們的遷移成本,致使產業價值鏈低端的就業人口無法長期滯留。但以金融業和信息業、傳媒業為首的第三產業,日本大公司的總部,以及外國大公司卻看好東京,紛紛遷往東京尋求進一步的發展。
東京經驗對我國特大城市人口調控的政策啟示
我國特大城鎮化進程和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速,未來我國城鎮化和特大城鎮化進程將會加速。根據聯合國人口司的預測,未來我國100萬以上規模的城市數量會呈現快速增長,到2025年會達到163個,總人口規模將近5億人口,占全部城市人口的54%,其中,100-500萬規模的城市數量在2025年有139個,總人口規模為2.6億,占全部城市人口的28%;500-1000萬規模的城市數量在2025年有17個,總人口規模為1.2億,占全部城市人口的13%;1000萬以上規模的城市數量到2025年有7個,總人口規模為1.2億,占全部城市人口規模的13%。
在都市圈方面,2025年中國將有7個都市圈進入世界30大都市圈行列,其中,北京都市圈總人口到2025年增加到2300萬,位列第九;上海都市圈到2025年增加到2800萬,位列世界第三。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