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歐洲生態型小城鎮規劃的實踐與啟示
5 歐洲生態型小城鎮的啟示
5.1 強調生態低碳的理念
近年來氣候變遷所引發的一連串生態災害,“節能減碳”成為國際場合中各國領袖們的共同呼吁,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亦將左右著人們生活方式和態度的轉型。三個歐洲生態型小城鎮在規劃和建設理念上摒棄了汽車時代的偏好,顛覆了城市不斷向外擴充的觀念,強調“聚集”發展,杜絕“分散”式的規模模式。采用自行車、步行等慢行交通組織設計鄰里單元,以高密度建筑設計體現鄰里互助,增強都市生活情趣。“環保”、“綠色”、“生態”這些發展理念,滲透到歐洲小城鎮發展和規劃的各方面。在國內,低碳理念也逐漸融入生態城市規劃建設中,并得到廣泛傳播。但現實來看,很多城市攤大餅、依靠小汽車通行的發展模式依然在國內大行其道,與生態、低碳的城市發展理念相違背,歐洲生態城堅持永續發展值得學習。
5.2 堅持以人為本的轉向
城市是一個多元空間、多元關系網絡組成的以人為參與主體的多要素復合空間。歐洲生態型小城鎮建設體現城鎮發展與人本要素的進一步融合。丹麥哥本哈根(Nordhavn)未來城和瑞典麻摩(Malmo)生態城均堅持“以民為本”設計思路,強調親民、親水和親近自然的規劃原則;哥本哈根市(Nordhavn)未來城則花費近一年時間來收集民意,充分了解市民對城市發展的設想,真正實現通過城鎮發展提高市民幸福感。以人為本、和諧、宜居、提高市民幸福感成為規劃建設的主題。反觀國內,簡潔明晰、追求效率的“理性主義”思想,以其低成本、高效率、高度理性的建造模式,仍然受到了決策者的青睞,這種“理性主義”思想由于缺乏敬重的心情和謹慎的態度,漠視城市生活中的個體、細節及隱藏在背后的秩序和原則,導致眾多的問題,如大廣場、大馬路、大公園等。5.3 重視社會公平問題西方社會地理學中基于地域的貧困和社會剝奪(area-based poverty and deprivation)是以地域為基礎的不平等現象,這種現象一旦產生,如果不加以緩解,會導致其在特定空間固化,反映在城市空間就是社會的分異和不公平。歐洲生態型小城鎮在建設之初,便將城市規劃建設作為社會公平訴求的主要對象。Nordhavn和Malmo在“社會融合”方面的強調一定程度地反映民主國家所具有的社會連結(social solidarity)的要求。德國柯貝城擁有者高比例移民,探索著“公民權”與“地方治理”關系的新模式。我國城市規劃領域的公平問題日益凸顯,“規劃服從于領導意識”,并引發了一些社會矛盾,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我們的確應該深刻反思城市規劃的習慣做法,校準我們觀察現象、分析情況、解決問題的坐標,從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改進規劃方法和決策程序,使規劃真正起到維護公眾利益的作用。
5.4 卓著有效的具體措施
為了實現生態型小城鎮的理念,歐洲三大生態城都頒布了卓有成效的措施。Malmo的經驗證明了在可持續發展前提下,引進大學,開發高質量的住宅小區,建立便捷的綠色運輸體系等舉措在刺激地方經濟、吸引高層次產業和人才、增加政府稅收等方面具有卓著的成效。同樣,柯貝城按照“節能減碳”的目標,積極開展再生能源利用補貼方案,推進落實太陽能、綠色建筑和各種再生能源的再利用。哥本哈根定位為理想的步行城市。一方面,哥本哈根市特別著力于研究和解決腳踏車肇事最頻繁節點,以期落實“防患未然”。另一方面,除遍布全市的自行車道外,同時重視步行系統的規劃,并傾力規劃公共交通運輸系統,計劃于2015年時提高電動車和氫氣車比重至85%,以確切落實“節能減碳”目標。
5.5 遠見的領導人及其對歷史契機的把握
從三大生態型小城鎮資料的整理中不難發現,這些生態城市之所以能夠興筑,或多或少都得力于遠見的領導人;柯貝的副市長和瑞典Malmo市長均功不可沒。其次,這些領導者也都頗能掌握發展契機??仑惿鷳B城的出現與2000年德國漢諾威市主辦世博會不無關聯;Malmo市長亦能巧妙地運用2001年歐洲住宅博覽會成功營銷主辦世博會不無關聯;Malmo市長亦能巧妙地運用2001年歐洲住宅博覽會成功營銷該市為“明日城市”;哥本哈根更將自己定位為全球最具“氣候變遷”意識城市。中國現在處于轉型發展期,各種城市事件層出不窮,如何更好地結合這些城市事件,同時結合自身的本底特征,形成具有時代引領性的生態城市,是這些城市應該認真研究的問題。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