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倫敦到北京 霧霾治理的比較與反思
中期治理:全方位啟動治理生活排放。20世紀80年代,生活污染中的交通污染取代工業污染成為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當時,倫敦的機動車保有量達到了244萬輛,道路交通堵塞日趨嚴重。②自1981年以來,倫敦乘汽車外出的數量增長了20%,占所有上班行程的43%,③加上城市高樓密集,汽車尾氣在地面不容易擴散,成為城市空氣的主要污染源。英國政府在城市生活排放治理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通過一系列措施嚴格限制小汽車尾氣排放,具體包括推廣使用無鉛汽油;對汽車尾氣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碳氫化物等成分進行嚴格控制,并在汽車年檢中檢測尾氣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是否達標;在倫敦市中心設立污染檢測點;通過收取“交通擁堵費”改善交通狀況。自2003年2月起,倫敦市政府規定,對周一至周五早7點至晚6點半進入市中心約2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機動車,每天征收5英鎊的“交通擁堵費”,此后收費區域不斷擴大,收費標準也逐漸提高。隨后,倫敦市公布了更為嚴厲的《交通2025》方案,限制私家車進入倫敦。同時,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和自行車出行。計劃修建12條自行車高速公路,英國的政府高官們以身作則,控制公務用車。
其次,加強綠化也是治理霧霾的重要手段。倫敦雖然人口稠密,但人均綠化面積達24平方米,城市外圍還建有大型環形綠化帶。即使在寸土寸金的倫敦市中心,也仍舊保留著海德公園以及詹姆斯公園等大片綠地。如今的倫敦,大霧天氣已經從100余年前的每年90天,減少為不到10天。
第三,多部門、各層級聯合治理。英國的霧霾治理之所以成效明顯,主要得益于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及多個部門的聯合治理。1996年4月1日,英格蘭環境保護管理機構進行重大改組,將國家河流管理局(NRA)、英國污染監察局(HMIP)、廢物管制局(WRA)、環境事務部(DOE)下屬的一些分支機構合并,成立了統一的環境管理機構——英國環境署,這一新的管制機構在環境保護與環境管理方面采用了更為綜合的方式,首次把土地、空氣和水資源的管制納入了一個統一的軌道。
第四,實時監控空氣質量,及時公布監測結果。英國建立了一個全國性的監測網絡,負責測量空氣中各種污染物的水平,以及這些污染物在土地和水資源中的沉積,僅倫敦就有超過100個監測點。所有空氣質量數據會實時發布在官方網絡上,供民眾隨時查詢。同時開發了相關的Google Earth圖層,用戶下載相關軟件后,即可遍覽英倫三島所有監測點各污染物的污染指數和趨勢圖。倫敦空氣質量網絡還申請了“推特”(Twitter)和“臉書”(Facebook)賬號,開發了iPhone應用軟件為用戶報告不同監測點的污染指數分值。
后期治理:產業升級與污染輸出。無論英國在內部采取怎樣嚴格的強制性的治理污染的管理制度,都無法解決不斷擴展的經濟總量和高消費帶來的污染總量的增加。在英國工業化的后期,對這個問題的解決,采取了從高能耗產業向低能耗產業升級,以及利用貿易實現污染輸出的辦法。
首先,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英國不再單純依靠制造業,而是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時,英國不僅面臨著工業發展帶來的巨大環境污染,也日益受到資源短缺的巨大壓力。在這種壓力的逼迫下,英國意識到必須大規模限制制造業在本土的發展,從大批量、低成本產品生產走向高端產品生產,于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心由工業內部轉向服務業。政府對傳統制造業、煤炭采掘業的補貼大幅度下降,使得長期依賴政府補貼的紡織、造船、機械、鋼鐵等產業大幅度萎縮。其他一部分制造業,如航空、化工、機電、石油等在市場競爭中,逐步從規模型生產向高端的設計、集成、概念化產品和附加值更高的品牌產品方向轉變。與此同時,加大對服務業的扶持力度,經過多年的發展,到1989年,三次產業結構由1980年的2.2∶40.2∶57.6調整為1∶31∶68,基本完成了由制造業為主向服務業為主的轉變。2012年英國第三產業占比高達78.2%,遠高于世界63.6%的平均水平。
其次,利用處在高端產業鏈的優勢,實現了能源進口和污染轉移。英國人均GDP從1990年的17687美元快速增長到2011年的39038美元,而國內能源消耗總量卻基本持平,2011年英國人均能源消耗量達到3.38百萬噸石油當量,比20世紀90年代人均能耗的3.85還減少了0.47百萬石油當量。英國利用高端產業鏈優勢,把產業鏈下游的高能耗產品轉移出去,表面上實現了降低能耗的目的。國際環境和發展協會主任卡米拉·圖爾明曾指出,如果只看國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那么英國的表現的確不錯,但是如果看英國消費的產品所對應的碳排放,其排放量就會大增。這是因為許多在英國消費的產品是在其他國家生產的,相應的碳排放發生在這些產品的生產國。據英國海關與消費稅局(H.M. Customs and Excise)統計,2012年1~9月,英國貨物進出口額為8735.1億美元,其中,出口3616.7億美元,下降3.5%;進口5118.4億美元,增長2.5%。貿易逆差1501.7億美元,增長20.5%。英國的主要進口商品是機電產品、礦產品、貴金屬及制品和運輸設備,主要是高耗能和高污染產品。2011年英國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耗能為0.79,但是同年能源凈進口占能源消費比重的31.33%,如果單純從其耗能量來看,GDP是綠色的,但是從個人消費而言,所耗能源數量并沒有減少,只是將能耗與污染進行了外部轉移。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