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規劃之父:全球搞城市規劃條件最佳在新加坡
“在新加坡,最高領導不是總理,也不是總統,而是真理。”
對于全世界而言,五十年并不是很長的時間。但對于新加坡這個年輕的國度而言,在已故“國父”李光耀帶領下的五十年,其從一個一無所有的臟亂差小島,變成了一個活躍成功的經濟體。作為地理位置特殊的小國,實用主義和憂患意識貫穿新加坡的發展史,也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其城市規劃上。
1969年,劉太格回到新加坡加入建屋發展局工作時,參與規劃的新加坡城市發展年限是一百年。在遠期規劃基礎上再做中期規劃,做完中期再做近期規劃。也就是說,概念式的長期規劃已經敲定了大方向,在此基礎上不斷精細化,才能相互銜接,環環相扣。“為什么要分開做?比如你把15年的規劃敲定了,最近15年的基礎設施投資就在這里。如果沒有分期開發,基礎設施可能就是到處亂投。結果就是成本無謂增加。這也是我們打了一個經濟算盤。”
在提及新加坡成功經驗時,人們往往對新加坡“以經營企業的理念來經營國家”津津樂道。投資-收益,劉太格在談話中多次提到了這組詞。在他看來,若要追求可持續發展,那每做一個投資,就要考慮收益,“我們會把土地先留下來,比如一個三車道,我們會先做兩車道,等車流量增加了再做三車道,要是再增加,才變立交。都是當作生意來做的。”
規劃的時間跨度太長,如何確保其執行與實施?除了高度法制化之外,劉太格多次強調了領導意志與素質的重要性。“以李光耀先生為榜樣,他們每次處理問題都經過深入思考和討論才做決定,而且是非常客觀的決定。我經常對外來朋友說,在新加坡,最高領導不是總理,也不是總統,而是真理。總理和總統都要尊重真理。”
尊重真理所折射的,是充分尊崇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過去做政府公務人員的時候,要是上級領導出于對某個問題不了解而非故意,要我做我不同意的事,我就當面和他說,我認為這是不妥當的。基本上百分之百都能說服對方,而且不用費勁,因為我們的最高領導不是他們,而是真理。”劉太格回憶說,上級領導并不會干預技術問題。通常都是確定一個方向,但不對具體操作指手畫腳。如果需要上級從政策法令、財務上提供支持,在事先提出要求的前提下,對方也會做到。
“80年代初,他(指李光耀)寫給我一封信,要求在兩三年內,把所有還沒有拆遷的棚戶區居民全部拆到公用住宅里,就一句話。他沒有說我要你先拆這個再拆那個,沒有這些。這對我們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我們就按專業能力去制定計劃。壞處就是,你沒有把這個工作做好,你的職位就保不住了。”劉太格充分肯定了這一制度,以及與政治領導之間理智化、健康的關系。
當然,以上等式成立的重要前提是,要匯集一群高水平的專業人士。建國之初,新加坡國內人才缺乏,于是聘請聯合國高級專家編制了高起點、高標準、覆蓋全境的概念性發展藍圖。“我們還有個好習慣是,請外國人來,讓他們和本地工程師、建筑師、規劃師對接。他們走了之后我們就把他們的經驗留下來,所以現在我們這些專業人士都是世界水平。”
推行政策過程中,或多或少必然會遭遇民意的抵抗。遇到市民的抱怨,劉太格通常的態度“小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并在分析之后做出決定,以非常尊敬的態度把道理說給他們聽。幾乎百分之百的事件我都能過關,他們都能接受。所以不要把他們當成弱智的人,而要把他們當成很聰明的人。”
被譽為“新加坡規劃之父”的劉太格博士。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全球搞規劃和城市發展條件最佳的是新加坡,其次是中國”
迄今為止,劉太格已給近40個中國城市規劃項目做過顧問,也發現了中國城市規劃設計中的諸多通病。很重要的一點是,新加坡和劉太格本人引以為豪的長期規劃在中國并不受歡迎。
城鎮化勢不可擋。早在多年前,劉太格就提出中國政府應對大規模城鎮化制定長久的規劃。“假如說在今后的30年或者50年里,中國總人口的80%要到城市里面去,那么這些城市是不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呢?一般在我中國工作的時候,總是建議他們做一個到2060年或者2070年的規劃方案,先預測未來的人口會增加到一個相當高的數字。”
現實依然骨感。“現在是2015年末,你們國內很多方案是做到2020年。這是不可想象的,我在你們國內做的方案起碼是2050年,多數是在2070年。但如果你和他們說要做百年的,我看領導們也沒有興趣。”
劉太格還提出,城市規劃的“基本功”比“性感”更重要。“現在中國規劃界我比較擔心的問題,就是很多新的、荒唐的道理,聽起來高度性感。因為性感,大家就想做。但這個道理到底正確不正確?多數人搞不清楚。等這項工作做完,20年之后發現不可行的時候已經浪費了很多錢、犧牲了很多人的生活質量。我今天和你們說的理論一點都不性感,所以他們不一定會接受我的理論。但這是良藥苦口。”
他認為,中國是最具備條件采納新加坡城市規劃制度和模式的。“我經常和你們國內的領導說,今天全球搞規劃和城市發展條件最佳的當然是新加坡。其次是中國,不是美國,也不是歐洲。”為什么呢?首先中國重視發展也重視規劃,在規劃方面投入了巨大資金,只是規劃做得不好。中新兩國的共同點在于,都可以比較強勢地實施土地規劃。“但區別是,新加坡是高度法制化的。還有一點和你們國內類同,我們的土地70%是國有的,這很關鍵。在日本就不可能,如果要建快速路、蓋公共住宅、建污水處理廠,每個項目可能要和業主談5年、10年,才能夠說服他們,甚至征收土地都有問題。”
基于兩國間的這些共同點,劉太格稱,第一中國要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第二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優勢,“你們就沒有借口說你們的城市不可能做好了。”
編輯:zha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