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世界工廠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經驗
砍樹賣錢
自負盈虧林場沒落
大屏嶂森林公園管理處副主任許月明1歲多的時候就來到了位于塘廈的大屏嶂林場,后來的50多年間,再也沒有離開過。大屏嶂林場成立于1961年8月,兩年后,許月明的父親退役時選擇了留在東莞,沒回肇慶老家,攜妻挈子來到了大屏嶂林場。
1979年,許月明高中畢業后,到大屏嶂林場下屬的一個粉絲廠工作。粉絲廠是林場跟一個盧姓香港老板合辦的,當時“三來一補”企業剛剛興起,因林場水質好,又有做粉絲需要的大量柴火。粉絲很暢銷,遠銷到南美等地。當時林場自負盈虧,除了合辦工廠外,林場也開始種植經濟林,引進最多的是柑橘,種植面積高達幾百畝。上世紀80年代,大屏嶂林場大部分的收入還是直接來自于賣樹,林場剛成立時種的杉樹、松樹幾乎被砍光。
“靠山吃山,杉樹、松樹一般30年就可以砍了,而且這里也不適合種這種樹,長得并不好。”當時已經在林場上班的許月明也參與了砍樹賣樹的工作,樹越砍越少,慢慢地能砍的樹也被砍得差不多了,柑橘也得了黃龍病,職工收入急劇下降。上世紀90年代初,因為工資太低,有林場職工提出停薪留職,去外面打拼。
“實在是沒辦法了,當時林場提出來想砍原始的次生林,被林業局的一個副局長勸住了。”許月明說,“想起來很驚險,原始的次生林差點就沒保住”。直到觀瀾高爾夫球落地大屏嶂林場,每年有租金收入,大屏嶂林場職工的日子才稍微寬裕些,境遇比同樣偏遠的清溪林場稍好些。
到上世紀末,東莞多數林場的樹越砍越少。許月明說,雖然知道砍樹不是長久之計,但并沒有其他穩定的收入,一些林場甚至連工資都沒法按時發放。在工業化浪潮的沖擊下,林場逐漸被邊緣化,收入減少,面積龜縮。
封山育林
建一個公園投入兩億
1999年,面對日益嚴峻的生態形勢,東莞市做出“停止營利性森林采伐,全面建設生態林業”的決定,開始對林場封山育林,每年給林場撥付百十萬元的生態公益林補貼,從原來以生產木材為主的經營性林業,轉變為以生態建設為主的公益性林業。
國營林場不能再砍樹賣錢,也不能搞開發建設,只能靠出租舊廠房勉強維持日常運作。雖然有政府的公益林補貼,林場職工的收入仍舊沒有保障,國營林場經營狀況日益嚴峻。
“位于城區的黃旗、同沙、水濂山幾個林場還好點,位置比較好,可以有點租金收入,其他偏遠的林場就非常艱難。”韋愛梅表示,有些林場明天就要發工資今天還在籌錢,職工很失落。
2003年,東莞市政府提出了“建城、修路、整山、治水”的城市建設“八字方針”。政府在維持土地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以國有林場為中心,整合周邊鎮村集體林地,開始建設森林公園。
“那個時候市領導過來考察,跟我說要提高職工的收入,修整道路,還要擴大面積,我當時都不相信。”許月明說,在隨后的6年中,他不相信的這些事情一一發生了。
2003年9月,東莞市政府正式批準了大屏嶂森林公園總體規劃,開始建設大屏嶂森林公園。財政首期投入資金約1.5億元,建成兩個出入口廣場(占地約12.5萬平方米)、園區道路28.2公里、登山步行道27.8公里,配套聯合服務點和大型停車場等設施。
同期,同沙、黃旗山、水濂山林場等其他5個林場也行動起來,到2006年,東莞已建成六大市級森林公園,全部免費對外開放。
2009年,大屏嶂開始建設二期重點工程,再次投入了5000多萬元,公園內的一些景點甚至都安裝了免費W IFI。也就是說,僅建設大屏嶂森林公園,東莞市財政已投資金約兩億元。東莞官方數據顯示,10多年間東莞投入了23.83億,建設東莞的14個森林公園。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