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首都高校風景園林研究生學術論壇完美收官
在下午的論壇中,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史書菡同學首先帶來題為《流動人口的城市化——以深圳大浪地區外來務工人員為例》的發言,通過對研究地區的親自考察,思考城市規劃者、景觀設計師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以及什么樣的設計才是真正人性化的設計。而后,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的朱強同學帶來《“臺榭參差金碧里,煙霞舒卷圖畫中”——淺析清代皇家園林中建筑與自然地完美融合》演講,試圖通過對清代皇家園林中的典型案例進行歸納、總結與分析,解讀出古人在處理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時所體現出的智慧,并提出當今實踐的重要借鑒意義。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黃越同學的《北京城市公園鳥類生境規劃與營造方法研究》在生境系統尺度,研究如何利用鳥類景觀導覽規劃將自然游覽融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李源同學在他的《腰果計劃——基于生產性景觀的幾內亞比紹南部村落棄耕地修復及發展策略》中,以世界極端國家——幾內亞比紹為例,通過從概念上提出“種植腰果以修復棄耕地”的理念來嘗試在當地居民、黑猩猩與森林三者之間構建一種新的共存關系,從而利用生產性景觀來營建和維護一種具有當地特色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北方工業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段佳佳同學帶來的《街區空間小氣候測量與研究》中介紹了臨街空間測量的初步成果、熱舒適度相關內容、小氣候評價方法以及在風景園林領域運用的意義研究。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李婉儀在《景觀智“匯”——動態可持續藍綠基礎設施營建》中介紹中國歷史上的景觀智慧和現代設計的景觀生態智慧,并以IFLA獲獎競賽作品為例探討如何構建動態可持續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發言過后,同學們踴躍提問,針對風景園林行業內熱點問題與嘉賓深入探討,氣氛熱烈,使人受益匪淺,最后隨著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協會秘書長劉偉老師的總結致辭,本屆論壇也圓滿落下帷幕。
各大高校研究生在本屆首都高校風景園林研究生論壇中齊聚一堂,對“景觀與建筑之間”的主題進行深刻的探討,可謂是一種思想的碰撞。論壇不僅促進了景觀與建筑以及相關專業的融合,也為風景園林學子提供交流、學習良好平臺,對我國未來風景園林人才培養和事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編輯:duanyiwen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