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草原植被蓋度提高11%
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副司長邱啟文2日在京表示,近10年來,我國森林面積凈增長10萬平方公里,重點生態功能區草原植被蓋度提高11%。他同時坦言,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生物多樣性退化的總體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當前,應對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兩大焦點。我國作為最早加入聯合國[微博]《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在國際上率先成立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并發布和實施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方案”。
“我國已建成以自然保護區為骨干,包括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不同類型保護地的保護網絡體系。”邱啟文介紹,各類陸域保護地面積達170多萬平方公里,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8%,提前完成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2020年達17%的目標。
邱啟文表示,目前我國建成的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147萬平方公里,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4.8%,高于12.7%的世界平均水平,85%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
與此同時,通過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修復工程,我國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成效顯著。其中,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投資達3626億元人民幣(6.392, -0.0050, -0.08%),約105萬平方公里的天然林得到有效保護。近10年來,修復紅樹林等退化濕地2800多平方公里,實施水土流失封育保護面積72萬平方公里。
按照《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所確立的近期、中期、遠期目標,即到2015年,力爭使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努力使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與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到2030年,使生物多樣性得到切實保護。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徐海根介紹,近期評估結果顯示基本達標。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環保部:各地查處逾7000個自然保護區問題
七部門將成立10個聯合巡查組查31省區重點問題問責情況【詳細】
環保稅開征進入倒計時 如何征管挑戰大
隨著明年1月開征時點的日益臨近,環保稅開征已經進入倒計時。記者日前從業內獲悉,為了保障這一全新稅種順利開征,目前稅務部門正與環保部門密切配合,緊鑼密鼓做好開征準備工作,包括交接排污企業信息、稅源摸底和信息共享平臺征管系統開發等。環保稅法實施條例也即將上報國務院審議。【詳細】
52處濕地公園添彩美麗河北
濕地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河北省地處干旱半干旱地區,濕地資源十分珍貴。全省濕地總面積94.19萬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5.02%。【詳細】
環保部建設項目環評分類管理名錄修訂答問
環境保護部近日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環境保護部令第44號)(以下簡稱《名錄》),將從2017年9月1日起實施。為使各界深入了解《名錄》修訂背景、修訂主要原則和內容等,環境保護部環境影響評價司有關負責人就此回答了記者提問。【詳細】